文化产业撑起淮南转型一角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文化产业撑起淮南转型一角

时间:2014-05-16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本报记者 吴明 / 文
 
 
 
 
    5月15日,一群记者被座落于淮南市“206文化创意产业园”所展示的“紫金石——寿州窑” 瓷雕作品所吸引,那一尊尊具有唐风雅苑的瓷雕绽放着丰富的文化异彩。谁能想到一个以“煤电化”为主导产业的“能源城”,却在近几年的政府引导和创新驱动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撑起淮南经济转型一角。
 
政府引导,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4月14日,“主流媒体看淮南”采访团的10多位记者来到淮南市,采访调研淮南转型发展情况。当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正在建设的安徽现代化煤化工产业园,感受煤炭正在延深转化的进程,煤在这里将变为更为丰富的精细化工产品。在淮南经济转型中,除了打“煤”牌,文化产业也是其重点之一。
    淮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淮南文化发源地的八公山,集古生物化石、古遗址、古战场、古墓葬于一身,宗教文化在此和谐共处,各领风骚。八公山以宽阔的胸襟,承载了独有的淮上渔猎文明、农耕文明,以及现代文明,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历史的天空中,注定会熠熠生辉。由于淮南夺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理所当然成为淮南转型的另一突破口。
    5月15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前不久,取意于老206国道、淮南人心中文化符号的“206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标志着淮南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再结新硕果。
    该产业园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是该市重点打造的八大文化园区之一,是以广告创意为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文化创意园区。依据规划,园区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筑总面积2.75万平米。目前,一期建设完成,总投入2100万元;已有19家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包括市主流媒体2家,省民营文化100强企业2家,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1家。2013年,入园单位总收入1.72亿元,净利润1894.11万元,纳税总额906.95万元。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姚蕻告诉记者,“206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会结合淮南的人才集聚战略,探索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全新路径,争取花最短时间把园区打造成“创业实验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创意企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的就业成长基地”。
    探视206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实践的背后,是“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引发的效应。近年来,该市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确定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每年2000万元并逐年增加;并以厚重的楚汉文化、淮河文化、淮南子文化为内涵,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错位化、特色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实践中,重点打好“八张牌”:打好少儿艺术牌,建设少儿艺术培训示范基地;打好文化创意牌,建设 206文化创意园区;打好特色集群牌,建设安成文化产业特色集群;打好文化产品牌,建设“紫金石——寿州窑”唐风雅苑文化园;打好特色印刷牌,建设印刷集聚区;打好影视摄影牌,建设影视摄影基地;打好地域文化牌,建设淮南子文化园;打好文化生态牌,建设焦岗渔歌生态文化产业园。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设备用品和创意园区”被评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创新驱动,文化产业百花齐放
    近年来,淮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市广电台创作的动漫片《淮南子传奇》在央视成功播出并获国家级四项大奖,原创动画片《豆宝云游记——豆腐清泉与十个太阳》首次在泰国(东盟卫视)电视台播出,《我要打鬼子》在北京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播出,《奇妙小世界》在湖南金鹰台金鹰卡通播出,凤台县花鼓灯歌舞剧《凤凰台》和推剧现代剧《凤桥明月》出国演出。
    文化产业百花齐放,背后是文化企业的异军突起。光华光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文化企业,跻身“2012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公司主营的印后装订机械设备技术实力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九州传迈动漫公司获国家动漫企业认证,中天传媒和阳光广告2家企业获国家二级广告企业资质,乐声黑马乐器有限公司和天宝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荣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安徽华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上市后备文化企业,乐森黑马乐器有限公司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政府引导,创新驱动,文化产业活力迸发。2013年,淮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7.2亿元,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展望未来,淮南文化产业瞄准了目标——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