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鹰:让金融成为一汪活水“浇灌”小微企业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李海鹰:让金融成为一汪活水“浇灌”小微企业

时间:2015-03-11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困局,李海鹰建议——
让金融成为一汪活水“浇灌”小微企业
 
    近年来,作为主管工业经济的政府职能部门官员,合肥市经信委主任李海鹰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并持有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话题,李海鹰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多年来,中小微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崛起的动力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99.8%,全国50%税收、60%GDP增长、70%专利创新,80%进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不过,眼下,中小微企业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最致命的是融资难关。”李海鹰不无担忧地表示。
 
不缺钱的钱荒:钱都去哪儿了?
  制造业正面临双面夹击。“让国人引以为豪的‘Made in China’曾引领中国走在世界前沿。而如今,一方面,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向中低端制造业发力,抢夺中国成本优势地位,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收紧贷款,中小微企业由于融资难问题面临倒闭风险。”李海鹰如是说,“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合肥这座‘制造业之都’也难以独善其身。”
  “钱荒”再现,小微企业度日维艰。李海鹰告诉记者,近期合肥市对1204户中小微工业企业资金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资金链严重困难的企业占到30%以上,57%的企业不能从银行获得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7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较高。资金链处于严重困难甚至断链、停产情况不断出现,尤其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不缺钱的“钱荒”。李海鹰分析道,从总量上来看不缺钱,去年合肥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8%,而小微企业借贷却越来越难:一方面,小微企业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难以找到合适担保人,不得不通过民间高息借贷以维持资金周转;另一方面,企业间关联、互保关系日益复杂,个别企业的风险可能传导到整个担保链,形成骨牌效应,一些自身经营正常的企业涉及担保代偿后甚至被拖垮。同时,大批民营担保公司倒闭或退出,各家银行为维护自身信贷资产安全,坚决采取收贷、压贷的方式退出合作。
 
让金融成为“爱富不嫌贫”的活水
  李海鹰认为,我国中小微企业绝不是大企业的补充和社会经济的鸡肋,而是未来产业创新和变革的希望所在。此外,金融风险特性也是与实体经济正相关的。离实体经济越近的,金融风险则越低,而远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则风险度就越高。
  让民营担保不再“灰色”求生。在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之时,担保公司的代偿压力大增,担保公司自身“难保”,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收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是卖白粉的心”。银行对“申请准入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规定了严苛的条件,要求政府财政绝对控股,不包括“国企控股”,民营担保公司更是被排除在外。“我们说,担保行业洗牌是必然的,对涉嫌违规的担保公司予以清退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对所有的民营担保公司“一棍子打死”。银行从自身坏账及运营考虑,一味抽血而不输血,将会引起风险蔓延。这么做短期来看银行是安全的,但实体企业、民间金融、担保机构都倒下了,下一个将会是谁?” 李海鹰不无忧虑地表示。为此,他建议:让政府成为小微企业最后担保人。李海鹰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并非中国特有。在美国,这种经济现象同样存在,所不同的是,美国政府有一套市场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这一官方组织,它就是主要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正是美国小企业散发勃勃生机的幕后推手。也就是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需引入政策性担保机制,在欧美、东南亚国家,这是一个普遍做法。因为银行是企业,肯定要考虑风险。因此,目前,把所有融资的压力转嫁给银行是不明智的,也是没有希望的。
    期待顶层设计为小微企业“输氧供血”。在李海鹰看来,应由国家层面建立融资担保业务风险专项资金。从国家中小企业扶持资金中切块,用于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建立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偿资金;从国家存款余额中拿出1%作为专项基金,成立专业小微企业银行,并在银行业监管指标上实行差别化管理…… 这一系列美好展望,需要从国家、从顶层设计来推进。
 
冬雪消融,小微企业的春天来了
  小微企业能抢多少政策“红包”?羊年春节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减税”,为企减负“再加码”。在前期国家已出台一系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减税降费,在小微企业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失业保险费率等方面继续扩大受益面,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无疑是利好消息。李海鹰谈到,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95%没有和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这可以看出,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明显不匹配。那么在这一轮政策红包派发中,小微企业能得到多少,我们拭目以待。
  合肥市帮扶“小微”出手快。在今年合肥市“两会”期间,针对全市中小微企业面临年关融资难而“身处寒冬”问题,市长张庆军紧急召开会议,要求快速制定落实“帮扶十条”,让企业家“安然过冬”。“此次帮扶对象主要围绕中小微高科技工业企业、就业人员多的老字号服务业企业和总部在肥的建筑业企业,重点对大局意识强、企业信誉好、存续时间长、社会贡献大、市场前景好但面临暂时性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帮扶支持。”市困难企业帮扶工作组组长李海鹰认为,具有发展潜质的企业遇到暂时性困难时,政府要有所作为,援助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变“补血”为“造血”。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合肥市经信委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帮扶工作小组,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设立1亿元中小企业转贷风险资金、加快国有再担保体系建设、发行10亿元信托产品、鼓励企业直接融资等帮扶方式,形成合力推动企业脱困。特别是,尝试成立“过桥基金”,帮助小微企业周转贷款,解燃眉之急。2月11日,首批财政注入资金2000万落实到位,过桥基金正式运转。政府仅以少量的财政投入,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带动社会金融资本实现乘数效应。
“解‘小微’融资‘结’,助‘小微’轻装前行,摆脱了要素瓶颈束缚后的小微企业,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惊喜。”李海鹰信心满满地说。
 
(转自《安徽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