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营孜矿精打细算重管控释放双创“新红利”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钱营孜矿精打细算重管控释放双创“新红利”

时间:2016-04-27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吴琼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钱营孜矿全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积极开展全员创新行动,坚持抓安全、控成本、强管理、增效益,逐渐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的全员岗位创新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矿井发展。
 
搭建创新平台  适应发展新常态
    这个矿自主开发了蓝色科技创新管控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实施“165”创新管理体系,即通过“蓝色科技”网这个平台,推进合理化建议、五小科技、持续改进、课题攻关、技术经济一体化、科技论文等六种创新载体,实行网上申报、专业评审、积分考核、项目激励、成果推广“五步流程管理”。利用创新平台,员工只需找出岗位上存在的改进问题,提出创意,无需登录账号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自主申报。为实现平台自动流转,矿组成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三个评审小组,按照职能初选、专业考评、综合终审、推广应用等四个步骤流转,评审实时在平台显示,确保评审的专业性、公正性和及时性。
    该矿创新评审成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积分,并对团队与个人积分自动量化排序,年度根据积分排名情况评选“十佳创新之星”和“优秀创新团队”,成绩突出的优秀团队以科技带头人进行命名。如矿“邵明建劳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获得发明专利2项,创新成果16项,得到了市级工会的挂牌表彰。创新成果评审结束后,按照“科技市场化”制度直接兑现物质激励,被集团公司或上级奖励、推广的项目另行嘉奖,在创新平台“荣誉榜”栏目中图片展示,对具有原创性的项目,以原创人的名字命名,并在现场实名挂牌,实现对创新人员的价值激励。矿安排职能部门定期收集矿及其他兄弟单位优秀的创新成果,通过季度召开的创新成果推广会进行推介,并在创新平台上进行公示。从2009年以来,全矿近500余项创新成果,都得到推广和应用。
构建立体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新引擎
    钱营孜矿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企业管理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矿井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在设备安全管理上积极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大大加强了设备、环境的自主保安能力。皮带机授权启动装置、耙矸机红外线闭锁装置、平交道岔自动化防护门等工艺技术、业务流程的创新,实现管理的高效规范,作业的安全可靠。“五级隐患排查体系”使矿井隐患处理工作做到了无死角、“物联网+作业流程”实现了物料领、配、送电商化。在作业方法创新上,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查找作业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设备设施的功能缺陷,分析研究,采取措施,不断优化。例如:“沈光综掘机机载临时支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安全空间;“周园换绳作业法”大大提高了主井换绳的进度,还保障了安全。
    设备工具创新给该矿带来甜头,通过对设备设施、使用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范围和功能的拓展,小改进、小发明,使其更安全、更方便,这些“小”创新,为企业带来了“大”收益。例如:“陈正利便携式气动道岔”、“徐钦民风动皮带喷浆上料机”、“王珂琰防爆开关闭锁装置”、“张朔忆断路器转运车”等。在集成化创新方面,该矿针对某一设备、某一环境、某一区域、某一系统等,解剖式的找问题、查缺陷,把问题源变成创新源,把创新源变为安全源,从而实现集成创新,达成本安环境的塑造。例如:矿主井提升系统,共有“过载保护优化”、“检修平台设计与使用”等9项创新改造,为矿井高产高效提高了上限;采煤区3226风巷无极绳运输系统就集成了“人员进入绳道自动报警装置”、机“尾拉线式防过卷装置”、“防尾轮移动自动停车装置”等6项创新,确保了长距离无极绳运行安全。
 
精打细算重管控 释放双创“新红利”
    通过创新平台实现专业化管理、流转评审、对接推广、简单高效。打破了传统各类创新载体条块分割、评审分散、缺乏透明等各类弊端,实现了创新过程的高效管控。该矿每年通过开展“创新月”活动、科技总结表彰会、创新之星评选、成果模型大赛、成果集中发布、科研论文征集等一系列活动,使创新理念落地生根,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创新为矿井提供了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钱营孜矿累计收集员工完成的各类创新成果526项,合理化建议5663条;其中仅2015年,就上报技术创新成果157余项,征集合理化建议1532条,员工覆盖面达到75%。有9个入选集团公司创新工具箱,16个获得集团公司优秀五小科技成果,11个获得省市及以上奖项,10 项获得国家专利。这些成果汇聚了全员智慧,也成为这个矿安全、高效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