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发布阶段性建设成果
时间:2021-01-29 09:43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张晓梅 张骅
1月28日上午,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在合肥高新区自贸区高新区块阶段性建设成果发布会上宣称,截止2020年底,合肥高新区新增国家高企300家、总数达1500家,约占全市
1月28日上午,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在合肥高新区自贸区高新区块阶段性建设成果发布会上宣称,截止2020年底,合肥高新区新增国家高企300家、总数达1500家,约占全市1/2、全省1/5;新认定瞪羚、潜在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614家,发掘“爆品”企业3家、“深科技”企业约100家,建设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提升200名“领航”企业家综合素养。
安徽自贸区获批以来,高新区块在五大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对高新区块一百多天以来的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强调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服务创新领域的举措和成效。
一是狠抓制度创新,探索改革新模式。编制并印发自贸区高新区块建设实施方案,详细勾勒出自贸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科技创新、新经济培育、营商环境等特色领域,凝练了“量子中心”集聚发展模式、“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等创新成果13项,初步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高新样本”。以赋权事项为抓手,围绕自贸区发展需求,梳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积极争取上级赋权,积极承接省里拟下放的89个赋权事项,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营商环境水平。以复制推广为要求,全面承接全国21个自贸区凝练的复制推广事项,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实施“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一口受理、并联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提交材料平均精简至1.5件,政府审批时间缩减至1.76天。自贸区高新区块范围内新注册企业超1300户,企业总数超过1.1万户,新增企业数约占全省的1/3;签约入驻项目105个,总投资约380亿元。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构建创业新生态。构建多级创新平台,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量子创新院1号科研楼顺利竣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落户,离子医学中心研发取得新突破,科大高新校区、天地一体化中心加快建设,自贸区原始创新策源地初步成型。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全区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设置研发机构513个,占比77%。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合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省内技术专家团队326支、科技成果689项,技术需求117项,以“挂榜、接榜”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新增专业孵化载体180万平方,科技型企业1100余户;打造“双创”升级版,“双创”工作再获国务院表彰。实施上市企业“破茧工程”,自贸区揭牌后,新增自主培育上市企业2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数位居全省第一。加速自贸区科技金融保障赋能,推出科技信用贷、瞪羚贷、转型升级贷等金融产品,新签约重点金融基金项目24个、总投资约70亿元,聚集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国有平台主导基金规模突破6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260个,聚力打造全省最优的自贸区金融环境体系。
三是狠抓产业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立足自贸区高新区块产业优势,打造智能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1+4”新经济形态,发布“经济大脑”、“政务+”等新经济10大应用场景清单。打通产业链条,建设“链通高新”平台,成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0个产业联盟,促进自贸区高新区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加大动能培育,实施企业“掘金计划”,开展“双高”企业培育、“爆品”和“深科技”企业发掘、“领航”企业家培养等专项行动,新增国家高企300家、总数达1500家,约占全市1/2、全省1/5;新认定瞪羚、潜在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614家,发掘“爆品”企业3家、“深科技”企业约100家,建设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提升200名“领航”企业家综合素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加快推进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建设。目前,中国声谷已经顺利实现千家企业、千亿营收的“双千”目标;中国安全谷成为全国首批6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之一。
四是狠抓开放创新,开启发展新格局。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出台《合肥高新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暨国际化补短板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新增“一带一路”国家外经企业23家,新增协议投资额5.8亿美元,大大提升高新区块国际化水平。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新引进美国百胜、坦能、法液空等重点外资项目,到位资金超6亿美元,持续在扩大外资增量、稳固外资存量上下真功夫。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名校名企,引进畅移信息、麦斯杰等长三角项目,对接上海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参加长江流域园区联盟,欧美同学会长三角首个海创中心正式落户。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成功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成功争取国家引导地方资金建设中德创新园,组织第三届侨梦苑海外创新创业大赛,推进匈牙利欧侨产业园深度合作,在匈牙利和合肥高新区双向挂牌“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申请海外知识产权,鼓励区内优质知产机构积极加强海外合作,支持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133件,同比增长33%。
五是狠抓服务创新,构筑保障新体系。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发布自贸区高新区块营商环境指数,在用地建设审批、部门政务效能提升方面形成深度研究成果。园区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设立自贸区服务专窗,政务大厅进驻事项634个,超90%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企业登记“一日办结”率达100%。成立项目推进服务专班,为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持续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国际人才城建设,服务外籍专家超过4300人次。出台自贸区高新区块推进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系列政策,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保障。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合肥市首个人才公寓项目擢秀园启动公开配售。全力推进名校战略,引入科大附中、合肥六中,建成投用合肥加拿大国际学校二期。完成基础实施建设投资约240亿元,全面建成“七纵六横”主要路网,水电气保障能力超过现有高峰需求的50%。上线全省首个区级“智慧城管”平台,智慧环保、智慧停车、智慧巡河等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相继建成。
下一步,自贸区高新区块将深入贯彻“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勠力同心、尽锐出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对接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则,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积极争取上级赋能,推动落实复制推广事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形成差异化的改革成果。同时,持续推进高新区块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加快中科大高新校区尽快投用,促进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打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特色牌,助力合肥市“科大硅谷、量子中心”建设,努力将高新区块打造成为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多高新力量!
落实省、市方案要求,率先发布区块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率先出台了区块层面的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介绍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主要从总体要求、功能布局、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来细化和落实,在吸收省、市内容的同时,加入了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高新区块特色自选动作,初步梳理了136条具体工作任务。主要任务包括: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一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新区营商环境“领跑计划”为引领,对企业开办注销、工程建设项目等的办事流程进行再造和精简,完善区域“经济大脑”平台;二是切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争取部分省市经济管理权限的下放;三是创新土地规划利用模式,探索实施适当提高产业用地建筑密度等措施。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一是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线上平台、线下专业化服务”的技术转移新模式;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争取在区内设立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及专利、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四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国际园区合作、跨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分享等新机制;五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机制,探索柔性引才;六是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组建外籍人士服务工作专班。
全面优化产业体系方面,一是打造世界一流战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两大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纳入新一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建设;二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支持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类脑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网络安全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四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五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探索从制度层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方面,一是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推动科研和技术服务、电信等领域对外开放;二是强化投资促进与保护,加快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和投诉工作机制;三是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制定境外投资促进政策,探索设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体系。
培育贸易发展动能方面,一是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争取海关在区内设立窗口,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一站式进出口服务平台,进一步设立综合保税区,发展“保税+”功能平台;二是培育货物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取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各项政策在高新区块联动适用;三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及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实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激发金融创新活力方面,一是构建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科技支行、科创中心,挂牌自贸区支行;二是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等措施,落实促进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相关政策;三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一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二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与长江经济带其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三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14条具体措施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出台后,合肥高新区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及自贸试验区建设,出台了《合肥高新区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措施意见》(以下简称“措施意见”)。
《措施意见》分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和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五个部分共14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引进搭建各类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强化深科技企业与爆品企业培育、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举措,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二是聚焦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通过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采用孵化载体差异化管理模式、构建高企动态培育与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对园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财政采购、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双创生态。
三是聚焦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通过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打造新经济十大应用场景、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四是聚焦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通过开展法定机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进金融体系与金融产品服务改革创新、加大金融供给、提升企业上市辅导与服务水平,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力度;通过积极推进扩区工作、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与发展质量。
链接:
一、“链通高新”平台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平台情况
“链通高新”品牌系列活动,以产业、产品、技术、金融、人才“五个对接”服务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的产业链全要素对接新模式。目前线上主要抓手为政策智能管理系统和链通高新微信公众号,线下主要抓手为高新区十大产业联盟(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光伏、家电、汽车、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集成电路、量子、生态环保、区块链)。
(二)取得成效
1.线上信息发布。截止目前,两个线上平台已关注企业数量2000余家,发布企业新产品新技术50余条、推送各类政策150余条。
2.线下联盟工作。出台高新区产业联盟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已多次召开联盟座谈会,推进联盟各项工作进展,例如,制定联盟章程、建立联盟日常工作机制、谋划联盟年度活动等。
3.专场活动、项目对接。已累计开展全产业链要素对接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集中签约及企业家圆桌论坛活动、走进华米专场、智能语音技术专场、专场政策宣贯等系列活动8场,对接签约项目30余项。
二、建设审批与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举措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速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实现快速开工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创新和探索,比如:专班服务、“拿地即开工”和“标准地”模式探索等。
(一)“拿地即开工”模式探索
“拿地即开工”指的是在企业土地摘牌流程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同时项目施工现场实现实质性开工。
为实现“拿地即开工”,一方面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十通一净”政策,在企业拿地前,即提供道路、供水、供电、雨污水、网络通讯、场地清表等开工要素保障。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经办人多为行政非建设专业人员,缺乏工程报建经验,不熟悉业务流程,为提高企业报建效率,深入破解企业从供地到开工阶段的各类难题,实现项目建设合法合规快速推进,2020年4月底,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挑选精兵强将,组建项目推进服务专班,为项目前期建设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与指导,有力保障了“拿地即开工”模式的实现。
再者,在合肥市的政策引领下,高新区管委会积极探索一系列制度改革,陆续推行了“一窗通办”、“容缺承诺制”改革,使审批环节能够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审批的速度。
(二)“标准地”改革
合肥高新区作为“标准地”改革试点,下一步将开展“标准地”项目“区域评估”、开工要素准备和“控制指标出让”制定等工作,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做好“标准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力争实现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人事劳动局局长李宁对高新区块一百多天以来的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强调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服务创新领域的举措和成效。
一是狠抓制度创新,探索改革新模式。编制并印发自贸区高新区块建设实施方案,详细勾勒出自贸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科技创新、新经济培育、营商环境等特色领域,凝练了“量子中心”集聚发展模式、“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等创新成果13项,初步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高新样本”。以赋权事项为抓手,围绕自贸区发展需求,梳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积极争取上级赋权,积极承接省里拟下放的89个赋权事项,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级和营商环境水平。以复制推广为要求,全面承接全国21个自贸区凝练的复制推广事项,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实施“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一口受理、并联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企业提交材料平均精简至1.5件,政府审批时间缩减至1.76天。自贸区高新区块范围内新注册企业超1300户,企业总数超过1.1万户,新增企业数约占全省的1/3;签约入驻项目105个,总投资约380亿元。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构建创业新生态。构建多级创新平台,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量子创新院1号科研楼顺利竣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落户,离子医学中心研发取得新突破,科大高新校区、天地一体化中心加快建设,自贸区原始创新策源地初步成型。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全区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设置研发机构513个,占比77%。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合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省内技术专家团队326支、科技成果689项,技术需求117项,以“挂榜、接榜”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新增专业孵化载体180万平方,科技型企业1100余户;打造“双创”升级版,“双创”工作再获国务院表彰。实施上市企业“破茧工程”,自贸区揭牌后,新增自主培育上市企业2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数位居全省第一。加速自贸区科技金融保障赋能,推出科技信用贷、瞪羚贷、转型升级贷等金融产品,新签约重点金融基金项目24个、总投资约70亿元,聚集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国有平台主导基金规模突破6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260个,聚力打造全省最优的自贸区金融环境体系。
三是狠抓产业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立足自贸区高新区块产业优势,打造智能经济、健康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1+4”新经济形态,发布“经济大脑”、“政务+”等新经济10大应用场景清单。打通产业链条,建设“链通高新”平台,成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10个产业联盟,促进自贸区高新区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加大动能培育,实施企业“掘金计划”,开展“双高”企业培育、“爆品”和“深科技”企业发掘、“领航”企业家培养等专项行动,新增国家高企300家、总数达1500家,约占全市1/2、全省1/5;新认定瞪羚、潜在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614家,发掘“爆品”企业3家、“深科技”企业约100家,建设全国开发区首个“企业家大学”,提升200名“领航”企业家综合素养。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加快推进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建设。目前,中国声谷已经顺利实现千家企业、千亿营收的“双千”目标;中国安全谷成为全国首批6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之一。
四是狠抓开放创新,开启发展新格局。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出台《合肥高新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暨国际化补短板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新增“一带一路”国家外经企业23家,新增协议投资额5.8亿美元,大大提升高新区块国际化水平。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新引进美国百胜、坦能、法液空等重点外资项目,到位资金超6亿美元,持续在扩大外资增量、稳固外资存量上下真功夫。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名校名企,引进畅移信息、麦斯杰等长三角项目,对接上海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参加长江流域园区联盟,欧美同学会长三角首个海创中心正式落户。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成功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成功争取国家引导地方资金建设中德创新园,组织第三届侨梦苑海外创新创业大赛,推进匈牙利欧侨产业园深度合作,在匈牙利和合肥高新区双向挂牌“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申请海外知识产权,鼓励区内优质知产机构积极加强海外合作,支持企业申请PCT国际专利133件,同比增长33%。
五是狠抓服务创新,构筑保障新体系。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发布自贸区高新区块营商环境指数,在用地建设审批、部门政务效能提升方面形成深度研究成果。园区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设立自贸区服务专窗,政务大厅进驻事项634个,超90%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企业登记“一日办结”率达100%。成立项目推进服务专班,为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持续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国际人才城建设,服务外籍专家超过4300人次。出台自贸区高新区块推进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系列政策,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保障。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合肥市首个人才公寓项目擢秀园启动公开配售。全力推进名校战略,引入科大附中、合肥六中,建成投用合肥加拿大国际学校二期。完成基础实施建设投资约240亿元,全面建成“七纵六横”主要路网,水电气保障能力超过现有高峰需求的50%。上线全省首个区级“智慧城管”平台,智慧环保、智慧停车、智慧巡河等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相继建成。
下一步,自贸区高新区块将深入贯彻“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勠力同心、尽锐出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入对接高水平国际贸易规则,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积极争取上级赋能,推动落实复制推广事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形成差异化的改革成果。同时,持续推进高新区块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加快中科大高新校区尽快投用,促进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打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特色牌,助力合肥市“科大硅谷、量子中心”建设,努力将高新区块打造成为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多高新力量!
落实省、市方案要求,率先发布区块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率先出台了区块层面的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会上,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介绍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建设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主要从总体要求、功能布局、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来细化和落实,在吸收省、市内容的同时,加入了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高新区块特色自选动作,初步梳理了136条具体工作任务。主要任务包括: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一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新区营商环境“领跑计划”为引领,对企业开办注销、工程建设项目等的办事流程进行再造和精简,完善区域“经济大脑”平台;二是切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争取部分省市经济管理权限的下放;三是创新土地规划利用模式,探索实施适当提高产业用地建筑密度等措施。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一是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线上平台、线下专业化服务”的技术转移新模式;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争取在区内设立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及专利、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四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国际园区合作、跨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分享等新机制;五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建立海外人才项目“预孵化”机制,探索柔性引才;六是建立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组建外籍人士服务工作专班。
全面优化产业体系方面,一是打造世界一流战新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两大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纳入新一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建设;二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支持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类脑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网络安全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四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五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探索从制度层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方面,一是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推动科研和技术服务、电信等领域对外开放;二是强化投资促进与保护,加快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和投诉工作机制;三是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制定境外投资促进政策,探索设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体系。
培育贸易发展动能方面,一是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争取海关在区内设立窗口,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一站式进出口服务平台,进一步设立综合保税区,发展“保税+”功能平台;二是培育货物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取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各项政策在高新区块联动适用;三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及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探索实施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激发金融创新活力方面,一是构建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科技支行、科创中心,挂牌自贸区支行;二是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等措施,落实促进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相关政策;三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一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二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与长江经济带其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三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14条具体措施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出台后,合肥高新区高度重视《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及自贸试验区建设,出台了《合肥高新区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措施意见》(以下简称“措施意见”)。
《措施意见》分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和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五个部分共14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引进搭建各类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强化深科技企业与爆品企业培育、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举措,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二是聚焦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通过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采用孵化载体差异化管理模式、构建高企动态培育与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对园区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财政采购、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营造更好的双创生态。
三是聚焦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通过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打造新经济十大应用场景、推进百亿企业培育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四是聚焦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通过开展法定机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进金融体系与金融产品服务改革创新、加大金融供给、提升企业上市辅导与服务水平,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力度;通过积极推进扩区工作、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与发展质量。
链接:
一、“链通高新”平台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平台情况
“链通高新”品牌系列活动,以产业、产品、技术、金融、人才“五个对接”服务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的产业链全要素对接新模式。目前线上主要抓手为政策智能管理系统和链通高新微信公众号,线下主要抓手为高新区十大产业联盟(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光伏、家电、汽车、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集成电路、量子、生态环保、区块链)。
(二)取得成效
1.线上信息发布。截止目前,两个线上平台已关注企业数量2000余家,发布企业新产品新技术50余条、推送各类政策150余条。
2.线下联盟工作。出台高新区产业联盟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已多次召开联盟座谈会,推进联盟各项工作进展,例如,制定联盟章程、建立联盟日常工作机制、谋划联盟年度活动等。
3.专场活动、项目对接。已累计开展全产业链要素对接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集中签约及企业家圆桌论坛活动、走进华米专场、智能语音技术专场、专场政策宣贯等系列活动8场,对接签约项目30余项。
二、建设审批与服务领域改革创新举措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速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实现快速开工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创新和探索,比如:专班服务、“拿地即开工”和“标准地”模式探索等。
(一)“拿地即开工”模式探索
“拿地即开工”指的是在企业土地摘牌流程结束后,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同时项目施工现场实现实质性开工。
为实现“拿地即开工”,一方面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十通一净”政策,在企业拿地前,即提供道路、供水、供电、雨污水、网络通讯、场地清表等开工要素保障。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经办人多为行政非建设专业人员,缺乏工程报建经验,不熟悉业务流程,为提高企业报建效率,深入破解企业从供地到开工阶段的各类难题,实现项目建设合法合规快速推进,2020年4月底,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挑选精兵强将,组建项目推进服务专班,为项目前期建设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与指导,有力保障了“拿地即开工”模式的实现。
再者,在合肥市的政策引领下,高新区管委会积极探索一系列制度改革,陆续推行了“一窗通办”、“容缺承诺制”改革,使审批环节能够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审批的速度。
(二)“标准地”改革
合肥高新区作为“标准地”改革试点,下一步将开展“标准地”项目“区域评估”、开工要素准备和“控制指标出让”制定等工作,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做好“标准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力争实现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 上一篇:心系职工 孙疃矿促矿区和谐发展氛围浓
- 下一篇:党员积分制 口孜东矿党员挣积分讲担当
相关文章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