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乘“数”而上,合肥将聚力打造“城市大脑”2.0

时间:2024-07-04 15:0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吴明 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每逢节假日巢湖游人如织(来源:巢湖发布)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脑犹如中枢指挥系统,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对城市进行科学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记者6月25日从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获悉,《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每逢节假日巢湖游人如织(来源:巢湖发布)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脑”犹如中枢指挥系统,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对城市进行科学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记者6月25日从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获悉,《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到2025年,合肥市“城市大脑”进一步优化提升,数据中心、能力底座、智能中枢功能将日臻完善,数据资源综合服务水平将日益提高。
 
  发挥数据价值,助力城市更“聪明”
 
  2021年,《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2021—2023年)》印发,正式启动合肥“城市大脑”建设。三年来,我市数字底座、能力中枢、智慧应用能级实现新的跃升,推动合肥朝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
 
  初夏时节,巢湖水清岸绿,游人如织。
 
  “你看看这水多清澈,还有飞鸟,你有时间也来转转,欣赏着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就会特别地好,我们几乎每周末都会来。”缪先生边牵着孩子边走,边向外地的好友“推荐”巢湖。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巢湖的水质整体达到并稳定在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空气质量更好了,水更绿了,巢湖的点滴变化都被后端的“智慧大脑”实时记录,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巢湖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当然,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城市治理水平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中——
 
  出门办事前,通过手机就可以预览路线,并准确计算出红绿灯数量、等候时长、拥堵情况,合理规划出行时间。
 
  要找停车场,只要通过手机搜索,就可以查看附近的停车场位置、空余车位数量,做到心中有数,方便停车。
 
  办理公积金提取,无需再到营业网点,打开手机输入简单信息就可以完成办理……
 
  如今的合肥,种种由数字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时刻发生在每一位市民的身边。
 
  合肥“城市大脑”1.0建设期间,合肥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量子城域网;全市逻辑统一的政务云实现83个业务系统上云;数据中台打通近200个业务系统,汇集数据突破350亿条,累计共享交换数据2626亿条次,开发政务信息能力接口3800个,累计调用超过近3亿次;“城市生命线”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合肥模式”推广至1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全面应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压缩到61个、时长70个工作日内,减少时限65%......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政务服务领域,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99%、“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9.64%,上线62项“智慧办”、446项“自助办”、624项就进办、649项“跨级办”、10项“说说办”,政务服务网上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支撑全市营商环境连续2年位列全国前10。

数字巢湖平台
 
  聚焦群众所需,打造合肥“城市大脑”2.0
 
  今年,合肥“城市大脑”迎来2.0版本。这期间,合肥市将聚焦完善基础设施支撑、深化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应用等3类任务,进一步发挥部门合力推进综合性、跨部门场景建设,切实增强群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一轮方案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而是在前一轮方案基础上接力建设、提档升级,让‘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得以延续、深化和拓展。”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小勇介绍,《行动方案》按照“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总体要求,推进“城市大脑”重点环节补缺补差、已建系统深度应用、模式创新总结推广。
 
  在补短板方面,提出深化量子网络、大模型、商业密码、云原生等新技术在政府场景的应用,支持新场景研发和产业培育。推进产业服务“一网支撑”,开展科创服务、工业数据、金融融合等领域大脑建设,补齐重点产业智慧化支撑短板。
 
  在集约化方面,通过“云网数”、一体化基础平台统筹建设,提升基础集约化支撑能力,明确应用系统的“低代码开发”和“轻量化部署”目标任务。在前期建设成果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件事”“一张图”等综合性、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建设,提高统筹集约建设应用能力。
 
  在创新性方面,突出技术、数据、场景、业务、资金、制度等方面创新元素,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模式改革和流程优化再造,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能,加快助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释放乘数效应,推动“云网联动、数用合一”
 
  “城市大脑”建设根本目的在于赋能城市、惠及人民。换言之,“用”是根本。
 
  《行动方案》围绕“到2025年,合肥市‘城市大脑’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工作目标,细化了45项目标任务,明确了系列具体“指标”。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打造2—3个标杆性量子技术应用场景,50%以上新建信息系统依托省市一体化平台支撑实现“低代码开发”和“轻量化部署”,推动信创政务云建设规模不低于2万核虚拟中央处理器(VCPU)、6万GB内存和0.3万TB存储,完成50%以上存量系统信创适配改造。
 
  数据资源全面汇聚,推进政务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推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数据汇聚,建成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实现数据架构属性信息(L5)超过10万个、数据总量超过500亿条。
 
  政务运行效能提升,加快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全程网办”“智慧办”“联合办”比例得到大幅提高,建成“智慧办”事项100个、“说说办”事项30个、银行自助机办理事项100个。
 
  发展支撑成效显着,以场景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联通数据、完善系统、深化应用,解决政务服务事项痛点堵点问题10个,在城市运营领域新谋划建设跨部门场景20个。
 
  杨小勇表示,“城市大脑”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新平台,为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将聚焦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和应用,不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城市营商环境提升,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数字生活红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