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郑万全(47):绿豆糕粽子见证真情

时间:2025-08-09 15:3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芜湖郑万全医院创办者郑万全,有一位相识数十年的挚交乡友陈敬农,曾为中央驻皖媒体记者。两人之间,情谊如古树盘根,岁月愈久愈显苍劲繁茂。 郑万全曾陷困境,陈敬农如同亲兄弟般倾力相助,以记者身份调动多年积攒的人脉资源为其奔走解围,最终助其脱险。后来陈敬农母亲病重,郑万全亦奉如亲母,多少次昼夜奔波施治,多次将老人从生死边缘拉回。
作者:明骅英
  芜湖郑万全医院创办者郑万全,有一位相识数十年的挚交乡友陈敬农,曾为中央驻皖媒体记者。两人之间,情谊如古树盘根,岁月愈久愈显苍劲繁茂。
 
  郑万全曾陷困境,陈敬农如同亲兄弟般倾力相助,以记者身份调动多年积攒的人脉资源为其奔走解围,最终助其脱险。后来陈敬农母亲病重,郑万全亦奉如亲母,多少次昼夜奔波施治,多次将老人从生死边缘拉回。
  这两家并无血缘,但彼此间却早已建立起比血缘更牢固、更温暖的联结。郑万全与陈敬农皆好诗文,常为一句诗的意蕴争得面红耳赤,又转瞬因另一处妙解而相视大笑,风雨不改。文字往来之间,流淌着两个灵魂相互欣赏的清澈溪流,也铺就了通向彼此心灵深处的通途。
 
  2025年端午清晨,乡友问候如风而至。郑万全心潮涌动,一首诗脱口而出《端午粽子绿豆糕》:“血泪做成绿豆糕,你我先辈当柴烧。千古除邪喷怒火,练成端午一把刀。”——小小绿豆糕,被诗人赋予了承载历史与情义的双重重量。
 
  诗中“血泪”二字,凝聚着两人生命里相互扶持的灼热印痕,那奋力奔走、病榻旁衣不解带的日夜艰辛,都如薪柴投入烈火,锻造出情谊的坚不可摧;而“你我先辈当柴烧”的意象,更将这份患难之交,融入了民族先辈为守护精神火种而甘作柴薪的壮阔长河之中。
  作为一位以“与草木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为创作主题的诗人,郑万全的笔触穿透了节日的表象。“千古除邪喷怒火,练成端午一把刀”——那千古传承的驱邪祛病之力,在他笔下淬炼成一把精神之刃。这与他“人爱草木是爱自己”的生命哲学深深契合:仪式不仅是习俗,更是灵魂对生命韧性的锻造与礼赞。
 
  诗中那喷薄而出的“除邪怒火”,又何尝不是这位诊疗人次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者仁心仁术的写照?行医济世与端午驱邪,在精神的高处相遇,医者的使命与诗人的情怀,于此浑然交融。
 
  这份情谊在岁月中沉淀,亦在郑万全的诗句中升华。那小小的绿豆糕,已不单是节令的点心,它饱蘸了患难时的血泪,浸润着守护的汗水,更淬炼出照亮幽暗的精神之火。它既是两位挚友生命交织的朴素见证,亦如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人间真情穿越血缘的纯粹光亮。
 
  在传统被信息碎片冲淡的今天,郑万全诗中的“血泪”与“柴烧”,以其原始的生命力,为端午注入了久违的灵魂温度。这温度,源自古老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更源自两个普通人用半生践行的“信”与“义”。
 
  那绿豆糕上细碎的裂纹,仿佛时光刻下的深情印记,无言诉说着——人世间最珍贵的仪式感,最终不过是:你为我燃过薪柴,我为你拭过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