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全(46):以诗为刃,守护精神疆界
时间:2025-08-11 18:4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在短视频席卷生活、心灵鸡汤渗透思想的时代,46岁的郑万全以一首《你的头脑》撕开了网络迷障。这位兼具医者仁心与诗人敏感的创作者,在2025年端午节这天,用28字的短诗完成
作者:明骅英

在短视频席卷生活、"心灵鸡汤"渗透思想的时代,年近70岁的郑万全以一首《你的头脑》撕开了网络迷障。这位兼具医者仁心与诗人敏感的创作者,在2025年端午节这天,用28字的短诗完成了一次对精神独立的呐喊——"你的头脑是你的,被人占领非你的。快用端午去清洗,还能还原是你的。"这不仅是个人思想的投射,更是一位知识分子对时代病症的诊断与疗救。
端午诗谏:对精神污染的清醒反击
端午节自古有祛毒辟邪的传统,人们挂艾草、饮雄黄,寓意涤荡污浊。郑万全敏锐地将这一文化意象与当下社会病灶相连:当网络"毒鸡汤"以温情面目侵蚀判断力,当算法推送的同质化内容逐渐替代独立思考,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正遭遇一场无声的污染。尤其对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而言,这些看似励志的碎片信息,实则消解着他们的批判能力,让盲从成为习惯。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的头脑》的出现恰如一剂清醒剂。郑万全以"占领"一词点破本质——当人们习惯性转发爆款金句、追随流量观点时,个人的精神领地正在被无形侵蚀。而"用端午去清洗"的呼吁,既是对传统文化智慧的借用,更是对主动反思的召唤:唯有像古人那样保持对精神洁净的追求,才能在信息洪流中守住自我。这种将传统节日内涵与现实问题嫁接的表达,让诗歌有了刺破迷雾的力量。

双重身份:医者的洞察与诗人的担当
作为医生,郑万全对"精神健康"的理解远超文学层面。他见过太多因价值观混乱引发的心理困境,深知思想被裹挟对个体的伤害不亚于生理疾病。这种职业敏感让他的诗歌始终带着"诊断"与"疗救"的特质——《你的头脑》中对独立思考的强调,恰似一份针对精神亚健康的"处方"。
而作为诗人,他又能将医学视角转化为文学表达。在其诗集《悟诗》中,既有对病房里生命律动的捕捉,也有对医患关系的深刻思考。那些记录着听诊器下的心跳、手术灯前的专注的诗句,让医学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而成为充满人文温度的生命对话。这种跨界融合,让他的作品既具备科学的理性,又拥有文学的共情,正如《你的头脑》在批判网络乱象时,始终保持着对个体精神成长的关怀。
社会责任:从诗行到现实的担当
郑万全的笔触从未局限于个人情绪。在关注网络污染之前,他的诗歌早已聚焦于更广阔的社会议题。深知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他,曾写下"听诊器在乡野沉默,药箱锁着未愈的山河",用诗句为基层医疗呼吁。这些作品让文学超越了审美功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力量。
这种担当在《你的头脑》中体现得更为深刻。他不仅警示个体思想被"占领"的危险,更暗合着对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忧虑。当青少年在海量信息中迷失自我,当社会思考被娱乐化消解,一个民族的创新力与判断力便会受损。郑万全以诗为媒,将个人精神守护上升为关乎文明延续的命题,这份清醒与勇气,正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最佳诠释。

文化传承:让古老智慧照进当下
《悟诗》被收录进中国现代文学库,不仅是对其文学价值的认可,更彰显了作品中文化传承的厚度。郑万全擅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端午的祛毒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儒家的担当精神,都化作他诗歌中的精神内核。《你的头脑》中"清洗"一词,既呼应着端午习俗,又暗合着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让古老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创造性转化。他用现代诗歌形式承载传统价值,让年轻人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感受文化力量。当"毒鸡汤"用碎片化信息解构传统时,郑万全以诗意重构了文化与现实的连接,让中华文化中"守正出新"的智慧,成为对抗精神迷失的重要依托。
从病房到诗坛,从个体思考到社会关怀,郑万全用《你的头脑》完成了一次跨越。这首短诗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信息时代的精神困境,也映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笔下,医学与文学不再割裂,传统与现代相互滋养,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或许,这正是应对当下精神危机的答案——唯有守住自我,方能关照世界;唯有扎根传统,方能面向未来。
相关文章
- 12-15“五个抓手” 合肥瑶海区城管局强化党风廉政建
- 04-11钟南山院士序贯接种选择“安徽智飞疫苗”
- 07-25天津港泰龙韩益军与华菱重卡的商道玄机
- 07-29怀宁县设立“企业服务日”助企高质量发展
- 01-24淮北双龙公司保运区鼓舞职工加油干
- 04-29中煤新集刘庄煤矿全力保供以“智”取胜
- 10-26马钢长材事业部组织女工开展党史知识答题活动
- 03-30马钢长材开展阅读强素质奋斗建新功读书活动
- 11-24传播时代声音 双龙矿业文明实践活动走进科区
- 11-05怀宁县文艺人员唱响十九大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