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全(50):解读广场舞背后的社会心理
时间:2025-08-12 17:27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2025年6月3日傍晚,城市广场的灯光渐次亮起,一位奶奶随着音乐舒展舞姿,身旁的小孙女踮着脚尖模仿着抬手、转身的动作。这寻常又温暖的一幕,落在诗人、医生郑万全眼中,化作四句即兴诗作《广场舞》:广场舞天下,人心飞中国。当你来地球,何处先进出?短短二十字,不仅定格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图景,更以独特的跨学科视角,揭开了广场舞现象
作者:明骅英

2025年6月3日傍晚,城市广场的灯光渐次亮起,一位奶奶随着音乐舒展舞姿,身旁的小孙女踮着脚尖模仿着抬手、转身的动作。这寻常又温暖的一幕,落在诗人、医生郑万全眼中,化作四句即兴诗作——《广场舞》:“广场舞天下,人心飞中国。当你来地球,何处先进出?”短短二十字,不仅定格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图景,更以独特的跨学科视角,揭开了广场舞现象背后深层的社会心理密码。
作为拥有50多年基层诊疗经验的医生,郑万全的创作始终扎根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他在解读《广场舞》时提到,那些曾在特殊时期沉默的普通人,总能在集体场景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打倒牛鬼蛇神时,不说话的农民工人突然激情飞扬成了天使;隔离期间,找不到工作的人做了门卫,突然成了小区的主人,满身正气;平时不敢说话的妇女,在广场音乐里,满身细胞都飞舞成了仙女下凡。”在他看来,这些转变的核心,在于普通人对“号令式的勇气和力量”的需求——当个体融入集体,当节奏与韵律成为无形的“号令”,潜藏的能量便得以释放,成为战胜困境的精神支撑。

这种从医学视角出发的社会观察,为《广场舞》注入了超越普通诗作的深度。作为芜湖郑万全医院的专职医生,个诊疗人次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者,郑万全将数十年基层行医积累的对群体心理的洞察,转化为诗歌中精准的意象表达。诗中“天使”“门卫”“仙女”的意象转换,并非简单的比喻,而是对特殊时期民众身份重构心理的精准捕捉:在集体仪式中,个体突破日常角色的束缚,完成从“被动者”到“主导者”的心理转变,这种转变正是应对生活压力的自我疗愈过程。正如他在2024年大湾区诗会上所言:“广场舞是中国人自我疗愈的集体心电图”,每一个舞步、每一段旋律,都是普通人情绪的自然流露,是社会心理的鲜活注脚。
从文学创作的维度看,《广场舞》的突破在于开创了“诊疗体诗歌”的新范式。这种将医学诊断的精准性与文学创作的灵动性相结合的尝试,在诗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号令式勇气”一词的使用堪称典范:作为病理学术语,它本指群体在特定指令下产生的应激性心理能量,被引入诗歌后,既准确描述了广场舞参与者在集体节奏中获得的精神力量,又暗含对群体心理的“治疗性”解读——当个体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焦虑与压抑便有了释放的出口。这种跨学科的表达,打破了文学与医学的边界,让诗歌既是社会现象的“诊断报告”,也是心灵疗愈的“处方笺”。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首标注着“2025年6月3日”的诗作,以“未来时间戳”的叙事手法,构建了时空折叠的独特张力。它既带着疫情防控期间的集体记忆——“先进出”的双关语直指那段特殊时期的出入管理场景,又超越了具体的时代背景,隐喻着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困境。这种“站在未来回望当下”的视角,让诗歌既是记录时代的“档案”,也是映照未来的“寓言”,正如郑万全所言:“文学应当既是手术刀,也是望远镜。”
从社会观察到文学创新,从个体心理到集体记忆,《广场舞》以极简的篇幅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它让人们意识到,那些遍布城市角落的广场舞队伍,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普通人重构身份、释放情绪的精神空间;那些重复的舞步与熟悉的旋律,不仅是音乐与动作的组合,更是社会心理的集体表达。
郑万全用一首诗证明,真正的创作从不远离生活。当广场舞的音乐在暮色中响起,当无数普通人在节奏中舒展身心,他们跳的不仅是舞,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困境的超越。而《广场舞》这首诗,正是对这份热爱与超越最精准、也最温暖的注解。
相关文章
- 12-08怀宁县助推新型职业农民跻身“金蓝领”
- 07-13淮北矿业孙疃矿安全班组建设活力四射
- 01-15安徽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处赴来安县杨郢乡开展
- 11-05深圳地铁11号线后海站举行“党员先锋工程”命名
- 06-18双龙公司形势任务宣讲下基层走进机电科
- 12-10中国首届量子计算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山东召开
- 10-21全省首个!本源量子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03-24便民储物柜出现在合肥市庐州公园篮球场上
- 11-27合肥将举行2017中国(合肥)大数据产业发展峰会
- 11-29彰显关怀孙疃矿举办新颖大学生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