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全(56):人性与动物性的差异
时间:2025-09-06 17:1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当年近70岁的专职医生郑万全提出人性与动物性的差异这一命题时,他并非在进行一场简单的物种划分。而是在警醒世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人类本就是动物界的一员,食肉是生存的刚需,而动物作为生灵亦有存续的权利,这种与生俱来的生存矛盾,让这一课题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复杂的哲思。在他看来,人类之所以超越普通动物,核心在于拥有更高的精神层次
作者:明骅英

当年近70岁的专职医生郑万全提出“人性与动物性的差异”这一命题时,他并非在进行一场简单的物种划分。而是在警醒世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人类本就是动物界的一员,食肉是生存的刚需,而动物作为生灵亦有存续的权利,这种与生俱来的生存矛盾,让这一课题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复杂的哲思。在他看来,人类之所以超越普通动物,核心在于拥有更高的精神层次,可现实中太多人却在欲望的泥沼里,活成了连动物都不齿的模样。

医生、诗人、世界吉尼斯纪录申报者郑万全,在配图诗《野狗》中,用最朴素的语言完成了一次深刻的人性解剖。
诗里的野狗是“自己来的”,没有主人的豢养,却在院子里找到了生存的节奏:“吃着喝,喝着睡,睡着玩”。它的行为遵循着最本真的生存逻辑,却始终恪守着一条底线——“不伤人,不咬人和人亲近”。更动人的是它的自觉:“晚上守在院门口不睡”,这份未经驯化的忠诚,像一把钝刀,轻轻划开了人性与动物性的模糊边界。
与之相对的,是“被人养着的人”。他们过着安稳的日子,同样是“吃着喝,喝着睡,睡着玩”,却在物质的丰裕中滋生出恶意:“还伤人,咬人和人不亲近”。更辛辣的对比在于夜晚的选择:野狗守着院门守护安宁,而他们“轮换守着女人睡”,将亲密关系异化为占有与交易,把人性中应有的尊重与责任碾得粉碎。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揭开了文明的遮羞布。野狗的“动物性”里,藏着未经污染的纯粹:它的索取仅限于生存所需,它的回馈却带着自发的善意。而“被养着的人”,在摆脱了生存焦虑后,反而让人性中的幽暗挣脱了束缚。他们用“文明”的外衣包裹着贪婪,用“理性”的名义粉饰着自私,最终在精神层面跌落到了动物之下。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人性的高贵究竟源于何处?是直立行走的姿态,还是制造工具的能力?郑万全给出的答案显然更为本质——是对“善”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动物的行为受本能驱动,而人类之所以为人,正在于拥有超越本能的精神自觉:可以克制欲望,可以主动付出,可以在权衡利弊时选择“道义”而非“利益”。
现实中,类似“被养着的人”的行为并不鲜见:有人为了私利背叛亲友,有人身居高位却中饱私囊,有人享受着社会的馈赠却对他人的困境冷眼旁观。他们或许拥有光鲜的身份、丰厚的财富,却在精神层面沦为了欲望的奴隶。正如郑万全所警示的,当人类在物质世界里狂奔时,最容易丢失的恰恰是作为“人”的核心——那份对同类的共情,对责任的敬畏,对底线的坚守。
野狗的忠诚并非刻意为之,却暗合了人性中最珍贵的品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高等”从不源于身份的优越感,而在于精神的刻度。一个人即便生活简朴,只要心怀善意、肩有担当,便守住了人性的尊严;反之,若在物质丰裕中迷失本心,任由欲望吞噬良知,即便披着“文明”的外衣,也不过是徒具人形的动物。
郑万全的思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个体内心的挣扎与选择。人性与动物性的边界,从来不是固定的楚河汉界,而是在每一次行为抉择中不断重塑。是像野狗那样,在本能之上保留一份纯粹的善意?还是像“被养着的人”那样,在物质中沉沦于自私的泥沼?答案,藏在每个人的日常选择里,也决定着我们究竟能在“人”的道路上走多远。
或许,这场关于差异的思辨,最终指向的并非对某类人的批判,而是对每个生命的叩问:在生存之外,我们是否还保留着那份让自己无愧于“人”的精神光芒?这,正是郑万全用一首短诗留给世人的深层思考。
相关文章
- 01-15洛河发电厂工会细谋划重实效全面提升服务
- 11-21合肥市瑶海区高龄老人喜领“居家养老服务券”
- 09-02淮北朔石矿业宁夏“先遣连”初战告捷
- 08-02【一线论道】莫让安全检查“情两难”
- 12-03提高应急能力合肥市庐阳区开展森林防火演练
- 01-24洛河发电厂细磨技改“双刃”提质增效
- 01-09有的放矢,怀宁县破解全民健身“四难”问题
- 09-07奇瑞汽车携旗下明星车型亮相成都车展
- 02-20唐口煤业公司两手抓管控“两不误”
- 11-07安庆市知名书法家邓晓峰书法展在合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