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靶向发力 合肥市财政保障“大湖名城”提质增效

时间:2020-12-24 20:1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张晓梅 张骅
12月24日,合肥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天华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⑤
 
靶向发力 合肥市财政保障“大湖名城”提质增效
作者:吴明 张晓梅 张骅
 
        12月24日,合肥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天华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合肥市财政系统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在“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中勇当先锋、勇闯佳绩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保障“大湖名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强基做大蛋糕,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深化综合治税,积极巩固培植财源,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持续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600亿元,是“十二五”的 1.9倍,年均增长7.3 %。税收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稳定在85%以上,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全市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达25.1%,较“十二五”末提高0.2个百分点;地方收入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较“十二五”末前进2位。五年来,我们坚持保主保重,集中财力投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新突破。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过5100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年均增长10.4%,并于2018年首次跨越千亿台阶。同时,坚持厉行节约,市本级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年均下降4.2%,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积极应对收支矛盾,抢抓政策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开创新局面。全市发行政府债券1108.1亿元,是“十二五”的6.8倍,为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年节约融资成本约15亿元。
        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230亿元,是“十二五”的1.4倍,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等多项试点并获大额专项资金支持。实施PPP项目20个,撬动社会资本471.8亿元,有力支持污水处理、管廊建设、城镇综合开发等。
 

 
着眼长远舍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空前
        五年来,合肥市科学技术支出523.8亿元,是“十二五”的4倍,年均增长9.5%。其中,市财政投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资金93.1亿元,支持量子创新院等15个重大项目建设,国家实验室和能源、人工智能等研究平台组建运行,量子计算、热核聚变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投入市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资金49.8亿元,支持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等13个项目建设、运行和研发,吸引清华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院所来肥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投入自主创新政策资金13.4亿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集政策统筹资金,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有效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及时宣传、严格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16-2018年全市累计政策性减免税超800亿元,2019新增减税降费254.2亿元,2020年1-11月新增减税降费197.7亿元,占全省减税降费总额超三分之一,用财政收入“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
        在全国率先整合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及实施细则,开展政策绩效评价并逐年修订完善,政策申报兑现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市财政五年投入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449亿元,是“十二五”的 3.9 倍。


 
        其中,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定向精准支持,投入75.8亿元,支持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海尔工业园、长安汽车等40个重大招商项目建设,推动打造“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制定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11个专项政策,投入159.1亿元,支持引进和培育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超 1000 家,带动年光伏发电达18.6亿度、并网规模超2.1GW,支持集聚两院院士133人、高层次人才50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95万人。
       投入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25.1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拉动工业投资209亿元。投入服务业政策 34.8亿元,支持国际内陆港、航空港、水运港建设发展,中欧班列开行超1000 列。投入现代农业政策13.2亿元,着力支持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业发展。
 

 
聚重点靶向发力,促进协调发展积极有为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保障责任,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5.4亿元,年均增长11.9%,扶贫资金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负面清单”和动态监控系统,严格公开公示和常态化督查,在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连续4年获 “优秀”等次,支持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全市累计投入污染防治资金262.6亿元,年均增长30%,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浓度连续七年“双下降”,巢湖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五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大建设资金2365.6亿元,年均增长25.9%,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米字型高铁网、“一环八射多联”高速路网加速成形,轨道交通从“零”迈入“网络时代”。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预计超过2170亿元,约为“十二五”的2.7倍,年均增长21.5%,有效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县(市)区均衡发展。
 
保民为民理财,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彰显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民生支出预计超过4300亿元,是“十二五”的1.8倍,年均增长1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稳定在八成以上。
        其中,就业投入29.5亿元,是“十二五”的1.5倍,年均增长5.3%,推动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20万人。教育投入802.8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年均增长11.6%,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6所、中小学243所,分别新增学位9万个、28万个。医疗卫生投入346.1亿元,是“十二五”的1.7倍,年均增长10%,有力保障公立医院项目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社会救助投入70.4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年均增长18.2%,有力支持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推动低保城乡统筹范围扩展到县域。
        合肥市财政牵头实施民生工程,全市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606.4亿元,先后滚动实施项目62个,建成项目点39万多个,惠及全市超过800万群众,我市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和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先行先试改革,财政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五年来,合肥市财政局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综合治税率全国之先。合肥市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建立综合治税系统,将分散在市直31个部门及各县区的涉税信息集中起来,实现涉税信息共享、重点税源监控、异常信息查证的综合利用。预算绩效管理领跑全国。合肥市财政管理工作也分别于2016年、2019年两次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在全省率先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绩效管理“流程管理、事前审核、运行监控、评价管理、结果应用和信息公开”六个全覆盖,获省领导充分肯定。“开门办预算”开全国先河。在全国第一个尝试“开门办预算”,目前已建成专家组集中公开评审、多部门联合评审、人大专门工作机构整体评审和中介机构评审等多元化专业化的预算评审论证机制,财政资金分配决策更加科学透明。支出政策全周期管理敢为人先。
        创新建立财政支出政策全周期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尝试对财政支出政策实行“集中储备、预算编制、动态监控、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有效保证政策及时落实。财政管理体制不断优化。
        统一市区税收分成,财力进一步向区级倾斜。制定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转移支付更加规范,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制度管理。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推进,大建设及农村公路项目资金责任分担机制进一步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教育、科技、交通领域共同财政事权划分改革顺利完成。
        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地方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举债全部采取地方政府债券方式,债务动态监测常态化,隐性债务做到只减不增。截至2019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876.3亿元,全市政府债务率41.1%,合肥市为全省唯一绿色风险等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