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资监督管理工会议在合肥召开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安徽省国资监督管理工会议在合肥召开

时间:2013-01-31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记者吴明合肥报道】1月31日,安徽省国资监督管理工会议在合肥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会议在总结了2012年工作的同时,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分析部署。来自全省国资系统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省国资委机关处室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安徽省国资委党委常务副书记、副主任高伟主持,4户省属企业、两市国资委代表进行了发言交流,许崇信主任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总结2012年工作时,许崇信指出,2012年,全省国资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国有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2012年,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849.7亿元,同比增长7.4%; 实现利润198.3亿元,同比下降38.1%;年末资产总额9322.9亿元,同比增长14.5%;所有者权益3148.3亿元,同比增长18.4%。收入、资产、所有者权益再创历史新高。截至11月份,省属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位列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7和第8位,中部六省第2位。全年有14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比上年增加2户,其中,铜陵有色达到1065亿元,成为我省首个年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有7户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淮南矿业、高速集团超过1000亿元。与2010年相比,省属企业资产、收入增幅分别为37.5%和41%,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时序要求。各市市属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多数市属企业资产、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宿州、阜阳、宣城等市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0%以上,六安、马鞍山、淮北等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以上。

面对来之不易成绩,许崇信强调,应该看到,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企业体制机制不活,部分企业管理粗放;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潜在财务风险上升;国资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对于2013年工作,许崇信表示,2013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安徽国资系统既要坚定发展信心,主动抢抓机遇,把各种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优势,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好打硬仗、打苦仗、打攻坚仗的准备,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许崇信从“保持发展推进改革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战略合作提升监管党建工作作风建设”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在谈到企业转型升级时,许崇信要求,一要加快产业升级促转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适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省属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业服务、科技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二要加大创新驱动促转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大国有资本预算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省属企业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争取更多的创新项目列入省扶持计划。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攻关上的合作,争取更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院士参与省属企业科技创新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管理,以一流的科技创新,带动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升,降低制造和服务成本。

三要加快商业模式升级促转型。加强营销,加强研发,是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省属企业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将资源向产品设计研发、品牌营销、集成服务等价值链高端集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向总承包商、总集成服务商转型,提高承包资质和集成服务水平。

四要加强资本运营促转型。推动省属企业产融结合,扩大金融板块规模,做到运营规范、风险可控、效益增长。积极支持皖北煤电、淮北矿业等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设立财务公司。推进企业多形式、多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尤其是有上市公司的企业,要积极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开展资本运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力争2013年直接融资额超过上年水平。

许崇信最后强调,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家要在周密谋划和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开局,为完成全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要深入基层,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广大职工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