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铁运处烈山工务段王强根红苗正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淮北矿业铁运处烈山工务段王强根红苗正

时间:2018-07-18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李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主题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烈山工务段就有一个根正苗红的“红二代”,在他近50年的人生征途中,他始终秉承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他就是烈山工务段综合班班长王强。
    1970年,他带着全家人的希冀来到了这个世界。在他少年时代,看着父亲的军功章和国务院颁发的伤残证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知道了父亲是个老革命,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淮海战役,在他幼小的心里就暗暗发誓要做像父亲一样伟大的人。
    1988年10月,18岁的王强走上了工作岗位,在杨庄煤矿机电科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父亲教导他要把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踏踏实实地干工作,不要偷懒躲滑,注意安全。在那里,他学会了开叉车、汽车修理、电焊等。2002年,他调动工作进了铁运处,当了一名电焊工。他干一行爱一行,为使自己适应新岗位的要求,他整天跟在师傅屁股后头一边学一边练,很快,单位里的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都成了他工作中的“好伙伴”。
    随着公路快速发展,路面趋向于宽阔平坦,铁路道口也根据公路进行了升级,烈山工务段所辖28个有人看守道口中有17个通车量较大道口进行了整体道口板改造,车辆通过道口时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道口栏杆因汽车抢越道口,时常被撞歪撞断,因此,道口栏杆的抢险修复焊接就像“家常便饭”。远在70多公里宿州至固镇的宿固路上,龙王庙大道口就是这样一个道口,道口栏杆是上扬拽拉式的。2017年夏季,一场大雨过后,该道口的道口栏杆被大型运输车辆撞断,为保证道口安全必须立即维修,他和工友们接到这项任务时,天还没有放晴,当时,他发着高烧感着冒,但他二话没说就将焊接工具机械装上车,和工友一起驱车到了现场。现场的情况不容乐观,损坏的道口栏杆已经不能修复,必须重新加工。
    为了尽快保证道口安全,他和工友一起对栏杆尺寸测量,并回收废旧的栏杆,将现场清理干净,然后返回了烈山,随即,领取道口栏杆加工用料,截取尺寸,备好油漆,每一项工作他都是认真核对。第二天一大早,他和工友们就出现在了龙王庙道口进行现场加工道口栏杆。天公不作美,淅沥沥的小雨阻碍了加工进度,他们一边用干布将焊接点擦干,一边用雨伞遮挡着进行焊接。就这样,临近中午时,雨停了,道口栏杆加工好了。他们立即贴上道口栏杆反光贴,对焊接点进行防锈处理。大家齐心协力将栏杆安装在了底座上,又在道口员的试拉舒适度进行调整后,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回赶,此时已经下午1点多了。
    线路施工中的配轨工作也在他们的工作范畴内。今年5月底,工务段对杨庄站3#道岔进行木枕更换为水泥枕施工。在施工现场,他和工友各司其职,按照要求对旧道岔进行切割分解,为旧道岔移除做好准备。旧道岔移除后,虽说他们的任务暂时完成了,但他们也没有闲着,又帮助进行新道岔整体位移的准备工作。当下午5点多新道岔就位后,他们的工作才正式开始。他们熟练地对需要配轨的数据进行了测量,做好标记,将切割机和钻眼机纷纷拉到现场。切割机开始切割,切割出的“钢花”如一把火炬斜冲出去。随后,他们对新切割的钢轨按照既定尺寸进行钻眼处理。时钟的指针指向19点时,钢轨连接准确无误,这时,他们才收拾好各种机械工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虽然他对工作有点“痴迷”,但他和妻子相敬如宾,家里还是照顾的好好的。妻子邵雪梅是杨庄矿物业公司职工,2001年,她感到身体每个关节都像钻进了虫子一样,她以为是风湿性关节炎又犯了。后来,单位为她安排了去巢湖休养,在疗养院里,她不慎摔倒了,身体发起了高烧,39度多,吃了退烧药也没有退烧,浑身像散架了一样。王强立即陪她到安医附院就诊,医生给了确切的答案: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炸开了一般,现实虽然很残酷,但必须要接受。从此,这个美满的家庭走上了寻医问药的征途。
    在安医附院的治疗中,她只能吃药,因为这种病如果吊水就会侵害肾脏,长期的服药使她的胃部很难受,为了减轻病痛,这个医院里对症的药物都被她尝个遍,最后一种瑞典产的药物产生了作用,但价格很贵,一瓶药300多块钱,仅仅半个月下来,2万多块钱就像“打了水漂”。
    每个月2千多元的医药开销,为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王强总是对她说,治好病才是关键,没事的。自从患病后,王强一方面家里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等所有的活都“承包了”,另一方面还要忙工作,妻子邵雪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好多次要放弃治疗,甚至拿离婚来“威胁”,但王强意志很坚定:有我吃的就有你的一口,我苦点累点没啥,只要我们都好好的,人在家就在。因为这种病的特殊性,需要吃高蛋白低脂肪的,含植物蛋白的还不能吃。为了保证她不发病,丈夫王强始终记住“犯病的不吃”的原则,各种菌类不能吃,不能吃无鳞的鱼,油腻的更不能吃,对每一种她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都了如指掌,每天想着法的尽力将饭为她做的可口些,每一顿清茶淡饭都包含着王强对妻子的爱。
    虽然是这样小心翼翼,但有时候还是会不注意发病的,高烧无力,血压升高,身体难受。今年的4月初,病痛难忍的她给丈夫王强打电话,当时王强正在朱庄塌陷配轨现场,机器的噪音压制了手机铃声,她又费力地给丈夫同班组的几位女工友打电话,几位工友来到他家,一边联系王强,一边按照简单的护理要求,冲开小柴胡,为她服下,到下班的时间时,王强才急急忙忙忙来到家,将她送到了医院。
    5月中旬,铁运处为工务段配备了一批小型养路机械,在烈山机辆段需要用叉车卸下,碰巧叉车司机不在,持有叉车驾驶证的王强自告奋勇的前去驾驶叉车,将捣固机、紧丝机、起拨道机等一一卸下。当时,邵雪梅正在家里难受的直打滚,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没有给丈夫打电话。临近中午下班时,王强的电话才响起。王强得到消息后,眼里一边含着泪,一边将最后一件货物卸下,才急急忙忙往家赶。下午王强从中医馆找来了医生,采用中医的办法进行治疗,看着贴满膏药的妻子慢慢地好转,王强脸上的愁云才逐渐散开。
    认识王强的都知道,他就是这样一种人,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妻子护爱有加,对孩子谆谆教导。
    人常说,爹英雄儿好汉,王强传承着父亲的“红色基因”,他也要将这份“基因”传承下去。如今,儿子也走上了工作岗位,在煤矿当了一名瓦斯检测员,每个月要有16个在井下工作时间,近100个小时在井下迎头进行瓦斯监测,辛苦是必然的,但他对儿子依然是那句话:踏踏实实地干工作,不要偷懒躲滑,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