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只争朝夕,合肥经开区十年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时间:2022-10-18 09:02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吴明张骅彭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张骅 彭学英 合肥经开区鸟瞰图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只争朝夕抓经济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张骅 彭学英

合肥经开区鸟瞰图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只争朝夕抓经济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蔚来汽车、大众安徽等一批产业龙头带动,“新芯”产业(新能源汽车、芯片)抢占世界风口,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冰箱、叉车制造基地(笔电产量占世界1/8、冰箱产量占国内1/4),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正从“安徽工业第一区”迈向“长三角发展示范区”。
 
  只争朝夕,高质量发展态势越来越向好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连跨七个百亿元台阶,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
 
  对外贸易跨上新台阶。十年来,全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12年的40.76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79.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5.9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三分之一。区内联宝科技成为合肥市首家千亿元产值、安徽省首家百亿美元进出口企业。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十年来,各类市场主体增加至2021年近9万家。其中,“四上”企业数增加至2021年的807家,年均增长9.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战新产业成为增长的主导力量,战新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2年的33.2%提升至2021年的63.6%。三次产业占比超5成,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4.4%提高到2021年的51%。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16年,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省率先提出“向亩均要效益”,2016年到2021年,合肥经开区规上工业亩均营业收入由427万元提升至1461.6万元,年均增长25.4%。招商引资稳步增长。2012-2021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897个,总投资约4966亿元;年度投资额从2013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08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
 
  时不我待,高科技发展动能越来越强劲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0.1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7亿元,年均增长67.4%。2021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31.9%。
 
  提质提速科技创新。国家高企数量达到563家,年均增速40.8%,2021年实现营收1105.9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1400家,年均增速17%。大力推进大院大所重点项目。与清华等高校共建多家协同创新平台,按照“研发—转化—产业化”路径,推动重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攻关、转化和产业化运用。科学谋划科技园区建设。
 
  按照自然生态、生活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四生”融合路径,打造定位个性化、运营多元化的园区平台。现已打造科技园区19个,共计232.15万㎡,占地2475.41亩,总投资超92亿元。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729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形成15大众创空间、15大科技孵化器,其中国家级11家。
 
  持之以恒,高规格产业发展越来越聚集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战新产业加速崛起,形成了“3+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智能终端、汽车及零部件、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成长壮大。集聚沛顿科技等链上企业超70家,基本形成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14.3亿元,同比增长379.9%。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快车道。以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3家整车企业为龙头,集聚斑马智行等逾70家产业链企业,向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快速迈进。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39.6亿元,同比增长96.2%;新能源整车产量133886辆,同比增长163.8%。
 
  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聚集生物制剂、高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三大板块企业200多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主体基本建成,已与29个全球领先的研究团队达成入驻意向。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5.1%。

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
 
  坚定不移抓改革,高效率发展活力越来越鲜明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发展活力和发展成果明显增强。经开综保区历经十年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以占经开区0.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区37%的工业产值、56%的进出口额。
 
  在全国137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排名上升至第11位(A类),继续领跑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成立两年以来,试点任务落地率达到95%,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已全部承接,经开区各部门全部做到“办事可以受理、咨询及时回应”。
 
  2021年,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以全市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5%的进出口额。新桥科创示范区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加快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建成了国际航空港、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进境口岸等重大开放平台,形成了以新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铁、公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
 
  到2025年,新桥科创示范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科创型临空产业、生态型“港产城乡”宜居之城拔地而起。
 
  不忘初心抓民生,高品质舒适生活越来越美好
 
  劳有其位。十年来,共建立5个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创业实体数达1700余家,累计带动就业达51723余人;共认定高层次人才3644人;全区19家单位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其中7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学有优教。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中小学、幼儿园共109所、在校生近7.3万人、教职工4337人。10年来,全区教育投入超过57亿元,特别是近五年,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64个,新增学位5.46万个。基本建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住有宜居。十年来,累计交付安置小区23个,住宅部分31543套、建筑面积279.8万平米。截至目前,全区安置房累计交付住宅房屋58275套、建筑面积521.77万平米。实现应安尽安,安置到位率全市领先。产有城融。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大建设共完成投资795.6亿,支付建设资金314亿元,在“提质、提品、提速、提效”全面发力,全力推进“南优北拓、双城驱动”城市新格局。

联想全球研发中心
 
  高举旗帜抓党建,高要求的伟大工程越来越扎实
 
  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下辖党组织882个,党员18969人。抓实“治理进网”。建立“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的小区治理体系,组建小区(片区)党组织118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12人,招募红色小管家480人,建立小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强化“联建共建”。
 
  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不断提升住宅小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高质量物业服务推进美好家园建设。创新特色案例。围绕实施“创新项目”“攻坚项目”等重难点任务中形成的制度成果、经验做法,探索出彰显经开特色的党建新路径,形成了“五彩风车”“协商议事六步法”“小区事务官”“幸福有你”“周末议事厅”等创新特色亮点。
 
  推行责任包保。将全区“四上”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13个涉企职能部门进行责任包保,共计设置56个包保小组一体推进、一体管理,对全区807家“四上”企业逐个上门推进。推进非公党建“五个3”工作法。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水平,截至目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组建率达87.99%。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斗转星移。合肥经开区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归根到底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区干部职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靠的是全区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合肥经开区一位负责人表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经开区将牢记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职责使命,围绕合肥“五高地一示范”任务,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着力推动“四新”经济集聚发展。
 
  到2025年,全区GDP实现2000亿元,力争翻番,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实施“2121”产业培育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2个产业规模均达到2000亿元,智能家电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2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