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结庆:建议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檀结庆:建议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2014-03-1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两会专稿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檀结庆
建议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张骅 张晓梅
 
 
檀结庆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檀结庆指出,我国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后,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中国老年人口年均增速近两年超过美国和德国,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为此,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檀结庆说,我国重度老龄化发展更快。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经超过2000万。到本世纪下半叶,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达到25—30%。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如下:依赖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占29.3%;依赖劳动收入的占20%(主要是农村居民);依赖家庭成员供养的占48.8%;有财产性收入仅占0.3%,农村老年居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城镇老职工的福利房产尚未形成养老资产。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公平合理的老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城乡、区域之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居家养老缺少社区系统支持,服务门槛高,服务面窄。
    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但他们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德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家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其消费总额占总消费额的比重为25%-30%,甚至更高,我国老龄人口的低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檀结庆认为,客观存在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紧研究对策,及时出台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此建议:
    1、研究制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和布局,将社会养老服务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尽快制定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政府要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养老服务经费按一定比例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投入长效机制。政府要制定与老年社区建设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指标。
    3、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独、失能等困难老人的养老救助,对生活困难的重病老人,适当提高医疗救助额度,对城乡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逐步提高高龄津贴发放标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完善支持和培育提供养老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的法规制度,健全公益慈善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的机制,加强公益慈善组织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化建设。
    4、优先发展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新型居家养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区老年服务站为载体、社会服务组织为服务主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卫生服务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拓展养老服务领域,丰富养老服务内容,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资金补助、提供服务场所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5、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年社区建设,政府在税收、用地、水电、暖气等方面加大对老年社区的扶持力度。中央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老年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老年人在社区内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6、中央财政应逐年加大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创造就业岗位,拉动老龄人口消费,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7、建设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中心,依托大、专院校建立老年服务专业培训基地,为老年社区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管理和服务人员,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扩大养老服务队伍,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
    8、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市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积极探索“爱心时间银行”和义工服务等自助互助服务制度,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培育老年人自我养老服务队伍。加强社会养老服务的教育宣传,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忧患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养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