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通过中心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韩军:通过中心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

时间:2014-03-1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两会专稿
 
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韩军
通过中心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
本报记者 吴明 张晓梅
 
 
韩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信心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宣城市市长韩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心城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越高,区域竞争影响力就越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越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就越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越强,区域发展潜力就越大。
    宣城地处皖东南,是全省唯一既与江苏又与浙江接壤的省辖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撤地设市以来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品质明显提升,2013年城镇化率达48%以上。但目前宣城市中心城区,核心地位不突出,对周边城市和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还较弱。
    韩军说,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必须产业层次较高、产业配套比较完备、产业带动力较强。对此,宣城市必须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两个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的难得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打造长三角地区新兴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实施“千百万”工程,力争在3到5年内,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2个千亿产业、5—6家百亿企业、2万户私营企业、10万户个体工商户。今年继续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着力抓好重点企业培育“136151”计划,力争培育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户、超50亿元3户、超20亿元6户,100家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着力培育50户专精特新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动工业生产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由价值链低位向高位提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力争全年新注册私营企业超2500户、个体工商户1.5万户以上,10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韩军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应从功能完善、城乡一体、交通便捷进行规划和建设。他介绍区位特殊、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是宣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宣城正在立足现实,着力打造山水相依、人文相伴、生态相连、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加快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城镇群。继续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构建“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的交通圈。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态环境保持优良”的总体要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意识,以生态文明建设统揽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对于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韩军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要做好政府和市场的加减乘除法。首先做政府的减法,一减职能、二减行政职权、三减行政收费、最重要的还要减员。其次做好市场的加法,一是加快培育合格守法的市场中介主体;二是培育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三是增加政府提供服务的项目。第三发挥倍数效应做好乘法,一是大力推进各类创新;二是平台;三是强化资源要素整合。第四是大力做除法,一是消除思想上的禁区;二是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三是去除GDP偏面认识;四是彻底铲除“四风”之害。
    韩军强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施一个个项目,并推动项目提质提效,需要干部在项目谋划、争取、建设中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展示才华,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这些都要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来保证。我们正大力倡导的“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无损”,是当代宣城的干部精神。这是反映文房四宝制作工艺特点的一个形象概括,这种精神植宣城的文化土壤,是宣城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是过去宣城精神的丰富、延伸和拓展。弘扬这一精神,有利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凝聚发展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市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团结拼搏。当前,我们将紧紧抓住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大力弘扬当代宣城干部精神,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以“三进三解三推动”活动为重要抓手,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干部工作和服务能力,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全市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