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全(53):内求生命觉醒在诊疗与诗行间
时间:2025-09-03 20:5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当郑万全在诊室里问出你为健康都做了什么时,这句简单的诘问恰似一把手术刀,剖开了当代人最隐秘的精神病灶我们总在抱怨世界,却鲜少凝视自己。作为医生、诗人,以及芜湖郑万全医院的创始人,郑万全以双重身份的独特视角,在诊疗室的问诊与诗行的沉吟中,持续传递着一个朴素却深刻的信念:人生道上重要的是向内求。 诊室里的觉醒课 那位不到30岁的就
作者:明骅英

当郑万全在诊室里问出“你为健康都做了什么”时,这句简单的诘问恰似一把手术刀,剖开了当代人最隐秘的精神病灶——我们总在抱怨世界,却鲜少凝视自己。作为医生、诗人,以及芜湖郑万全医院的创始人,郑万全以双重身份的独特视角,在诊疗室的问诊与诗行的沉吟中,持续传递着一个朴素却深刻的信念:人生道上重要的是向内求。
诊室里的觉醒课
那位不到30岁的就诊者,带着“三高”、心律失常与视力下降的躯体警报走进诊室,口中却满是对环境、工作与食品安全的控诉。在他罗列的长长一串外因里,唯独缺席了对自我的审视。郑万全的诊疗方案从不是简单开出处方,而是直指核心:“没有节制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源。”这场景恰是当下社会的缩影——我们习惯将人生困局归咎于外界,却在放纵与懈怠中放逐了自我责任。
作为诊疗人次吉尼斯纪录申报者,郑万全见过太多类似的病例。他深知,比生理疾病更棘手的是“认知的盲区”:当人们把健康交给环境,把成败推给命运,实则是放弃了生命的主动权。在他看来,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而充满活力”。这种对自我的严苛要求,既是一位医者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清醒的生命哲学。

诗行间的精神图腾
2025年6月9日,郑万全以一首《鸣者》为这种生命哲学写下注脚:“明者在网上,天下归一方。让人去解读,获得新思想。”短短四句,凝结着他对时代的深沉思考。诗中的“明者”与“鸣者”构成巧妙的辩证——在信息洪流奔涌的网络时代,真正的清醒者(明者)不应是沉默的旁观者,而要成为主动发声的警醒者(鸣者),以思想的微光汇聚成文明的火炬。
这首诗延续了郑万全一贯的文化忧思。“天下归一方”的意象,绝非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对文化认同的呼唤。在全球化与本土化激烈碰撞的今天,他渴望构建的“精神共同体”,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更依托于个体的向内觉醒。正如他在诊疗中倡导“治灵魂”的理念,诗歌成为他唤醒精神的另一种处方。“让人去解读,获得新思想”的开放性,恰与医疗中“医患共治”的思路相通,展现着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跨界智慧。

向内求的文明深意
郑万全的“向内求”,从来不是封闭的独善其身,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觉醒。他在诗中构建的愿景,呼应着“引导中国人学习去反省”的核心主张——当个体学会在问题中观照自我,当社会形成反求诸己的共识,文明的根基才能愈发坚实。这种觉醒,在他看来,是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效的“良方”。
作为医生,他以“药治天下”;作为诗人,他以“诗醒灵魂”。在诊疗室与诗行间,郑万全实践着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他深知,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当下,理性认知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每个个体的清醒。《鸣者》一诗的价值,早已超越文学范畴,成为观察当代人精神图谱的切片:它提醒我们,在抱怨世界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尽了全力;在期待改变之前,先让自己成为值得期待的存在。
从那位年轻患者的幡然醒悟,到“天下归一方”的精神愿景,郑万全以行动诠释着:向内求,不是逃避现实的消极,而是改变现实的积极。当每个生命都学会在自省中成长,社会的和谐与活力便有了最坚实的基石——这或许,正是这位医者诗人留给时代的最珍贵的启示。
- 上一篇:赵静:从工棚里走出来的许疃煤矿“徽姑娘”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7-01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双龙公司切实将“安全生产
- 05-17皖北煤电首开“安全年”筑牢安全基
- 03-18党建+降投诉 国网怀宁供电公司用心为居民服务
- 09-24服务升级 合肥市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02-20怀宁县“留守妈妈”暖心事表达深切母爱
- 03-18淮北矿业集团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
- 04-13临时封闭 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出台管理“铁六条”
- 04-18中铁四局建筑公司转型发展路上砥砺前行
- 07-09郑万全(39):生态叩问与文明反思
- 09-18【中煤新集职员随笔】师傅,您慢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