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联合党委引领怀宁县凉亭乡甘薯全产业链发展

时间:2022-11-22 20:3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罗少坤
作者:钱续坤 罗少坤 曾经家家户户零散种植的甘薯,如今成了一个大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安庆市怀宁县凉亭乡4个村通过成立联合党委,构建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农村工作新格局,将当地传统的甘薯种植产业一步步做大,在育苗、种植、包装、销售等环节基础上,又瞄准了深加工环节,一条完整的甘薯产业链正在形成。 小甘薯变
作者:钱续坤 罗少坤
 
  曾经家家户户零散种植的甘薯,如今成了一个大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安庆市怀宁县凉亭乡4个村通过成立联合党委,构建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农村工作新格局,将当地传统的甘薯种植产业一步步做大,在育苗、种植、包装、销售等环节基础上,又瞄准了深加工环节,一条完整的甘薯产业链正在形成。
 
  小甘薯变成大产业
 
  11月19日,怀宁县凉亭乡磨山村高岭组乡村公路旁的一块甘薯种植基地里,十几名村民正在采挖甘薯,一个个圆滚滚的甘薯被装筐上车。磨山村这一批甘薯为夏薯,早在一个半月前就开始采挖,整个采挖期将持续到11月底。
 
  村民朱满荣来自磨山村新星组,他说,2022年甘薯长势较好,他们挖到的最大的甘薯有六七斤重。2022年村集体种了100亩甘薯。平时,他们在基地除草、施肥、种苗、剪苗、除虫等,一天人均收入80元钱。
 
  据磨山村党总支书记何申雷介绍,磨山村及周边一带都有种植甘薯的传统,目前全村32个组共种植了1000多亩甘薯。甘薯产量较高,经规范管理,一般亩产能够达到6000斤到10000斤,效益十分可观。
 
  怀宁县凉亭乡代店村村集体2022年同样种了200多亩甘薯,共有7个品种,目前也已进入采挖期。9月份之前,第一批“西瓜红”全部销售完,还有120亩等待采挖,整个采挖期也将持续到11月底。代店村正在探索更加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及市场需求的品种,2022年种的品种较多,以“西瓜红”“台农紫薯”“美薯9408”等3个品种为主。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补齐农村基层党建的短板弱项,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2021年6月,怀宁县凉亭乡四武、代店、青山、磨山等4个村共同组建了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并注册成立了怀宁县凉亭乡石磨山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公司依托联合党委,统筹各类要素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利用各村优势共同谋划、共想办法,实现项目打捆使用、土地规模流转、产业连片开发,促进共同致富。
 
  第一联合党委组织村干到该县小市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和考察学习,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最终决定发展甘薯种植产业,建设甘薯育苗基地,各村分别流转土地种植甘薯,并进行资源共享,抱团生出效益。
 
  4个村共同出资80万元入股石磨山公司,在磨山村建设甘薯育苗基地。2022年1月,基地开始育苗,各村分别流转土地,在4月和6月进行了栽种,一共发展了700亩村集体甘薯种植基地。
 
  在磨山村022县道旁,只见占地面积20余亩的育苗基地里建有育苗大棚15个,育苗净面积近15亩,培育品种15个,每个大棚内都设有品种标牌,甘薯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何申雷说,育苗基地能够培育种苗10万余株,每年从3月到9月,每个月都能采苗两次,不光供应本乡、本县,还供应河南、福建、广东等省份。2023年的甘薯苗马上要进行培育了,面积还将扩大40亩,一次性满足各地需求。
 
  小个体变成联合体
 
  联合党委打破村级行政区划和党组织管理界限,着力盘活村级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了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农村工作新格局,把小个体变成联合体,把“小火苗”燃成“大火焰”,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怀宁县凉亭乡代店村党支部书记胡巧玲看来,在联合党委的统筹下,各村自主进行种植管理,但明显不同于“单打独斗”。“通过抱团发展,各村的甘薯种植产业在育苗、种植、用工、机械设备、技术指导、销售等方面均可以进行资源共享,遇到问题可以一起讨论,我们也经常相互打电话请教问题、分享经验。”胡巧玲说。
 
  通过联合党委引领,石磨山公司不仅进行统一育苗,还购置了一套耕作机械,有利于节省甘薯育苗、种植基地人工成本,服务全乡甘薯种植产业,提高耕作效率,同时为周边乡镇提供甘薯耕作、栽种、采挖等服务。
 
  石磨山公司还与省内一家生态农业公司深度合作,依托河南省商丘市农科院技术支持,为各村甘薯种植提供国内外优良甘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起垄、栽插、水肥管理、除草、控旺、病虫害防治,各村种植基地均能享受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和植保服务,确保甘薯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显着。各村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实地参观,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也在当地培育了一批“土专家”。
 
  此前,因为本地蓝莓销售渠道有限,价格提不起来,何申雷结合自己的相关工作经验积极摸索,在外地客商来村收购、村干部联系客商收购两种传统销售模式之外,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村里的蓝莓销售得更快,种植户的收益也明显提升。
 
  何申雷说,2022年磨山村建起了9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把蓝莓的线上销售经验和渠道引入到甘薯的销售,甘薯的销路也有了保证,目前甘薯的线上销售量占比最大,线上销售成了主要渠道,也带动了周边村的甘薯销售,效益提升明显。
 
  “我们现在的甘薯种植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包括育苗、种植、包装、销售等环节在内的较为齐全的产业链,下一步就是深加工,打算利用我们的冷库资源建起红薯月饼、冰冻红薯等产品生产线,这个操作相对简单,环境影响小,附加值也高,我们需要再加把劲!”何申雷踌躇满志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