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近800亩,合肥高新区产业园建设进度刷新

时间:2024-05-08 17:5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江昕 丁晓燕 刘畅
作者:江昕 丁晓燕 刘畅 彭学英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重要任务。优质的产业园区集群,将成为我国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关键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向新而进,提质而上。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园区集群建设,目前已建
作者:江昕 丁晓燕 刘畅 彭学英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重要任务。优质的产业园区集群,将成为我国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关键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向“新”而进,提“质”而上。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园区集群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健康大数据产业园、创新产业园、集成电路总部基地、明珠产业园、生物医药园、创新谷等产业园项目10个,建筑面积约287万平方米。

合肥创新创业园三期
 
  赋能:集聚发展配套共享
 
  新型产业园区内聚集着同一行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有助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形成产业链,提高各自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产业园区能够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经营环境,共享园区提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大大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在合肥高新区的各大产业园区,企业都能享受到产业集聚、一站式服务带来的“福利”。

高新区安全谷项目
 
  国家健康大数据产业园位于合肥高新区习友路与孔雀台路交口西南角,总占地面积243亩,总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由独栋总部、多层科研楼、高层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公寓、综合配套商业等设施组成。园区聚焦精准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高端医疗器械及药物研发等核心产业,目前已吸引硕金医疗、中科普瑞升、中科首脑、中加健康、博生吉(安科)、天亿生物等龙头企业,以及省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研发机构纷纷入驻,推进健康医疗产业集聚式发展。
 
  合肥创新产业园三期位于将军岭路与皖水路交口,占地212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多层独栋、加速器、食堂、交易展示中心和综合配套等。园区主要引进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园区建设了约2.7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3300平方米的员工餐厅、游泳健身等生活场所,以及路演、会议中心等产业配套,满足企业生产、办公、生活一站式需求。
 
  从产业研究、产城规划到产业集聚、园区运营,这些产业园区集群赋予了企业繁盛生长的能量,为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培育了一片沃土。

中国声谷产业园项目
 
  建设:热火朝天进展喜人
 
  走进合肥高新区的产业园区项目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建设热火朝天,一栋栋楼宇拔地而起。
 
  高新安全谷项目位于合肥高新区习友路与侯店路交口,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作为中国安全谷全产业链高端承载平台,项目以吸引电子信息公共安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类企业为重点,包括办公、公共检测平台及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共计10栋单体。目前,部分楼宇结构施工完成,幕墙样板正在施工,预计2025年8月实现竣工交付。
 
  中国声谷产业园位于将军岭路与彩虹路交口,总占地面积约181亩,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建设内容包含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小型生产、公共服务平台、检测实验等。作为综合创新型产业园区,主要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IT互联网、电子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等相关战新产业。目前,正在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部分多层单体实现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5月竣工交付。
 
  目前,合肥高新区在建产业园区项目共6个,分别为:声谷产业园、安全谷、科大硅谷孵化器、兴园产业园、南岗科技成果加速器北区、科创产业园一期东区,总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规模化集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提供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合肥高新区
  未来:前瞻布局催生“新质”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聚焦未来产业方向,在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生物技术、未来空间等领域,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科创产业等前沿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为此,高新区还计划开工科创产业园、未来产业园、芯智汇等项目约11个,建筑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产业园区集群是科技、产业和人才的交汇点,是最有希望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地方。”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狠抓创新产业集群建设,着重打造孵化育成体系全周期全链条,全力推动科大硅谷创新产业园、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争创一批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为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