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钱营孜煤矿:“机厂匠星双杰”的跨界逐梦

时间:2025-11-19 22:1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沈尊超
作者:沈尊超 石磊 工作照 在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机厂,有这样两位令人敬佩的青年岗位能手:一位是扎根煤海十六载,手握多项五小科技奖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长期霸榜机厂科技创新状元榜的创新能手石磊;另一位是十年坚守岗位,打破性别壁垒成为矿井首位女八级工的王艳。他们虽岗位不同、成长路径各异,却同样以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对职业的赤诚热爱,在各自岗
作者:沈尊超

石磊 工作照
 
  在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机厂,有这样两位令人敬佩的青年岗位能手:一位是扎根煤海十六载,手握多项“五小科技”奖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长期霸榜“机厂科技创新状元榜”的“创新能手”石磊;另一位是十年坚守岗位,打破性别壁垒成为矿井首位“女八级工”的王艳。他们虽岗位不同、成长路径各异,却同样以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对职业的赤诚热爱,在各自岗位绽放“匠星”光芒,闯出一条“一岗多能、跨界攻坚”的逐梦之路。

石磊与师父王明(上图左二)在液压维修室攻关技术难题
 
  石磊:“创新能手”跨界攻坚砺锋芒
 
  2008年,初出校园的石磊怀揣着对煤矿事业的憧憬,走进钱营孜煤矿机厂,开启机修学徒生涯。他将老师傅“设备是煤矿生产‘生命线’”的叮嘱铭记于心,把车间当作“第二个家”——白天紧跟前辈学习拆装技巧,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每一个维修要点;夜晚抱着专业书籍研读,将理论与实操逐一对应。仅一年时间,他便从学徒工成长为能独立完成维修任务的技术骨干,成功解决多起设备紧急故障,用汗水诠释着“技多不压人”的初心。
 
  在十六年职业生涯中,石磊三次主动跳出“舒适区”,在跨界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边界。2012年,风动工具组岗位空缺,面对风锤、锚杆钻机等精密设备的维修难题,他从零开始钻研图纸手册,报废设备拆了装、装了拆,手上磨出泡也毫不在意,仅一个月便实现独立作业,成为风动工具组“顶梁柱”。
 
  2019年,机厂拓展不锈钢牌板加工业务急需氩弧焊焊工,他自费购买学习资料,手持焊枪一站就是几小时,甚至在焊枪上挂沙袋练习稳定性,三个月便熟练掌握技术,加工的牌板获全矿好评;2025年,该矿液压维修室创建初期,他全程参与选址、设备采购与流程制定,也正是在这一年,他正式拜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皖煤杰出工匠”王明为师,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带领团队攻克德国进口力士乐液压泵维修难题,填补了矿区液压设备维修的技术空白。

石磊在维修车间对工人进行技术指导
 
  师从名师后,他更将师父“要敢啃硬骨头、敢破新技术关”的教导融入工作,攻坚克难的毅力与师父在技术领域的坚守一脉相承。期间,师徒二人先后完成多项技术攻关,其中成功修复的径向双联泵和内五星马达两台设备,为矿上直接节省新件更换费用20余万元。
 
  不仅如此,石磊始终秉持“精打细算”的创新理念,从优化锚杆钻机拆装工艺,使维修工时提效30%,到设计“风动工具快速维修平台”“液压泵拆装专用工具”,多项成果斩获“五小科技”奖项,“一种皮带机滚筒快速拆装装置”更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为矿区节约成本数十万元。
 
  在传承技艺方面,拜师王明后,他深受师父“倾囊相授、以徒促学”带徒传统的影响,优化完善带徒计划,推行“双人互检制”,带出的6名徒弟中3人成技术骨干、2人在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奖,所在班组实现连续10年零工伤,将师父那里传承的工匠精神,在新一代技工中代代相传。

王艳 工作照
 
  王艳:“女八级工”砺技逐梦绽芳华
 
  2015年,王艳以行车司机身份踏入钱营孜煤矿机厂,面对高空操作的门式起重机,她深知“行车司机是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为快速掌握技能,她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起吊、平移、落钩动作,吃饭时都在脑海复盘流程,很快成长为行车操作“行家里手”。但她并未止步,看着维修电工排查故障的身影,主动申请参与电工培训,开启“白天练行车、夜晚学电工”的双面生活。
 
  电工学习之路充满挑战,密密麻麻的元件符号曾让她眼花缭乱。她将电路图贴在卧室墙上,睡前逐点分析;遇到难题追着老师傅反复请教,自费购买专业书籍,书页上的批注见证着她的坚持。短短几年,她先后考取电工中级工、机修工中级工证书,从单一技能的行车司机,蜕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王艳操作行车时情景
 
  2023年,王艳向矿井最高技术荣誉“八级工”发起冲击,并报名参加维修电工技能竞赛。面对“行车司机比不过专业电工”“女职工体力技术不如男职工”的质疑,她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每天早起送孩子上学后便扎进车间训练,下班后留在车间练习剥线、接线到深夜,用秒表记录操作时间,闭眼模拟接线流程。最终,她不仅成为矿井首位女职工“八级工”,还在矿级竞赛中获第三名,代表集团参赛时在26名参赛选手中获第七名,用成绩打破性别偏见,唱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赞歌。
 
  在岗位上,王艳10年保持行车操作零失误,10余米高的操作室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她却从未抱怨。面对矿用防爆电机维修、开关维修等新任务,她总是第一个请缨,10余本维修笔记详细记录故障解决方案,翻破的3本书籍夹满重点便签。曾为维修一台疑难矿用开关,她加班至凌晨,擦干眼泪继续排查,最终成功修复,至今保持开关维修零返修纪录。每逢紧急任务,她更是随叫随到——春节吃年夜饭时接到维修指令,毫不犹豫赶赴单位,两个多小时保障设备入井,用“部队奔赴前线”般的执行力诠释责任担当。

王艳与她的“巨型座驾”合影
 
  从石磊三次跨界、霸榜机厂创新状元榜的“攻坚”实践,到王艳突破性别壁垒、驾驭多岗位的“砺技”成长;从“创新能手”的技术突破,到“女八级工”的岗位建功,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成长史,更是新时代钱营职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生动写照。如今,石磊仍每天第一个到车间研究新技术,在师父王明的影响下持续在液压维修技术上深耕拓展;王艳也着手学习智能设备操作,向着“一岗多能”的更高目标迈进。在钱营孜煤矿,像石磊、王艳这样的优秀青年和技术能手还有很多。他们扎根一线、默默付出、勇于突破,以精湛技艺守护煤矿生产“生命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在战略部署中明确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核心方向,吹响了“以人才强国为支撑,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奋进号角。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牵引下,钱营孜煤矿必将推动更多青年岗位人才投身技能创新与产业升级,为矿井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汇聚“硬核支撑”,为培育和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