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交付使用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交付使用

时间:2015-01-10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港口每年可吞吐集装箱60万标箱
 
    【记者张骅合肥报道】继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水运二类开放口岸、集装箱增速全国内河第一,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再添“头衔”——近日,备受关注的,意味着该港每年可满足6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需求,并以总占地1134亩,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内河港口,距“江淮航运中心”目标又进一步。
 
增速全国内河第一 集装箱水路运输高歌猛进
    位于省会合肥繁华大道东段、南淝河畔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合肥经济圈唯一外贸集装箱码头,策应腹地经济快速发展态势,自2010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1年开港首年,集装箱年吞吐量即突破5万标箱,开全国内河港口先例;2012年突破7万标箱,2013年突破10万标箱,年均增幅达40%;截止12月底,年度吞吐量达15.86万标箱,同比增长58%,成为全国内河港口中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最快的港口。
    与吞吐量逐年快速攀高相伴随的是,口岸通关环境良好。合肥海关对合肥港所有集装箱货物可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票到底”的通关模式,较传统转关作业模式节省1-2天时间;对资信较高的出口生产企业可享受“边运抵,边报关”便利通关政策,大大缩短企业报关时间;对诚实守信企业进一步降低集装箱货物查验率,对于必须要查的货物采取“快查快放”。与此配套,超过50家船货代公司、物流公司入驻,为本地及周边企业提供订舱、报关、报检、运输等一站式物流服务,集聚效应逐渐显现,腹地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口岸物流效率明显提升。
    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争相进驻。随着合肥港集装箱业务模式的不断成熟,口岸物流功能的逐步完善,合肥港吸引力逐步增强,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纷纷加快在合肥港布局。现已有马士基、中远、中海、东方海外、现代商船、伊朗航运等十多家国际知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合肥港设立还箱点,为本地企业提供全程国际航运服务,合肥港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发力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目的港”。
    集装箱班轮密度稳步增加。开通有“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两条内外贸中转航线,平均每天始发班轮达4-5班,合肥至上海全程中转时间压缩至5天以内,满足腹地企业物流需求。
    港口与航运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为满足越来越多的企业物流需求,合肥海事实行定期签证服务,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24小时作业服务,巢湖船闸、裕溪船闸实现24小时通航服务,集装箱船舶实行“绿色通道”,采取“不停船过闸,即到即走”便捷措施,保障集装箱船舶通行效率。
 
二期工程投入使用 托举“江淮航运中心”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合肥作为皖江城市带中心,“一轴双核两翼”中一核,对承接产业转移起到重要作用。今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为适应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6月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8.02亿元, 占地规模达676亩,设计年吞吐能力为件杂货59万吨、集装箱43万标箱。建设有4个2000吨(兼顾3000吨)级泊位,配套建设堆场、道路以及海关、国检联检大楼等附属办公生活设施。其中,道路总面积约6.5万平米,堆场总面积约13万平米(含拆装箱场地和查验场地),生产生活辅助建筑物总面积约3万平米。随着二期工程的投入使用,件杂货年吞吐能力达到15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60万TEU,成为江淮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以及大宗件杂货集散港,“江淮航运中心”如一轮红日在南淝河岸边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