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工业园:一个县办省级工业园的转型路径
时间:2015-05-25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安利皮革展示厅
华南城实景模形
一份榜单,让安徽省合肥市肥西桃花工业园成为焦点。
近期,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发布《安徽省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报告(2014)》,这份来自学术机构的第三方榜单显示,肥西桃花工业园在安徽省17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综合竞争力跻身第4位。
安徽省内,仅国家级开发区就多达17个,榜单中排在肥西桃花工业园之前,居前三位的,均为国家级开发区。
作为一个县办省级工业园区,肥西桃花工业园从强手如林的竞争序列中脱颖而出,以“黑马”姿态直逼“前三甲”,这让人刮目相看的突围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条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园区以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的鲜明特色路径。
5月11日,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在一份调研报告上批示:“肥西桃花工业园转型发展的实践,为全省开发区在新常态下集约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借鉴,可转发各地参阅。”
招商引资:不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被世人赞美为“改革首县”的肥西,不仅拥有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山南镇小井庄,还有一个令人鼓舞的桃花工业园!当年栽培这棵“桃花”,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石破天惊!
肥西桃花工业园区成立于1991年,2006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刚成立时,国内经济开发区的数量还少之又少!是时,很多的乡镇企业还停留在“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初级阶段!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设开发园区。
项目之于开发园区,开始“僧多粥少”。对一些深居内陆县域的省级开发区而言,招商局面,是难之又难,甚至有时为招商引资,不免“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项目质量绝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必须从源头优化发展质量——肥西工业园意识到,要在经济新常态下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转型升级、优化产业机构,而招商引资无疑是推动转型升级的第一道关口。
着眼提质增效,肥西工业园开始从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
近年来,围绕世界和中国500强、央企、知名民企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深圳华南城、广东东凌集团、TCL等国内外大公司相继入驻。
桃花工业园建立了对拟入园企业项目评价标准,通过产值、税收、行业地位、研发能力、管理运营、上市计划等18项指标的考察,从源头上把住项目入口关。
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入园,表面上看,这把快到手的税收拒之门外,但长远来说,将一批低效小项目挡在园区之外,更多“高大上”项目才能因此入园,发展支撑得以强化。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如果说从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从“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向招大引强转变,使经济发展拥有更大动力和更强引擎,那么,重视新兴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则能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桃花工业园围绕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及配套企业开展招商,实现了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零星分散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的转变,目前形成了以江淮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华南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TCL为龙头的家电产业、以东凌旭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亿帆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极大地提升了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
招来一个,带动一片,崛起形成一个产业——这极大提升了桃花工业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成为园区在竞争中胜出的又一重要原因。
目前,桃花工业园已基本形成汽车、家电、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5大主导产业,园区本身也先后获批国家级合肥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合肥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园区,获评省创新型园区、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
对入园企业,桃花工业园始终坚持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桃花工业园不断推动技术改造。通过对合芜蚌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皖江经济带建设等系列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推进技术突破,近3年共帮助企业申报技改资金补贴近5000万元。2014年,园区企业安利股份登顶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人造革合成革)十强榜单第一位,鼎信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省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科佳公司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亚军,状元郎公司的电子“书包”入围省信息消费创新产品;亿帆医药、恒瑞新能源等5家企业相继上市。
目前,桃花工业园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各类研发机构4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2014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80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总产值的83%。
厚积薄发:进军国家级开发区
近日,肥西桃花工业园区又集中开工20家项目。一季度报表显示:园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达116亿元;实现税收9.6亿元;工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1%、61%。
新项目不断开工建设,“撑”开建成区版图,增强园区综合实力,其形成的“厚积”效应,也必喷薄而出。为此,肥西工业园不满足于领军全省省级开发区的现状,而是踏上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崭新征程,将引领桃花工业园发展跃升至一个更高层级。
基础设施的探索创新成果仍在持续产生效力。2008年,合肥市第一个标准化厂房项目——工投·立恒工业广场落户桃花工业园,占地224亩、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容积率2.06,2013年入驻的95家企业,亩均投资580万元,亩均产值650万元,亩均税收47万元。2013年底开工标准化厂房二期工程,占地254亩,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已完工近20万平方米,企业或买或租,纷纷签约入驻。
同时,在省政府批准扩区11平方公里后,桃花工业园又先后整合了周边一些园区,实行签约项目开工计划、土地征迁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用地审批计划“四规合一”,努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置高效、产城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平台着手搭建。与中科大、长安大学、先进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校企“联姻”,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园区1万平方米省级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累计对8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扶持,亿帆医药、恒瑞新能源、状元郎等46家企业孵化成熟,实现了扩大生产。目前又增加创新孵化平台面积1.8万平方米。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桃花工业园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度,参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园区内部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现象,优化岗位设置、严格绩效奖惩;实行“工作量清单、百分制考评”制度,在部门内部按工作量设岗,人员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跨部门动态调配,将人员力量向项目一线倾斜。
按照项目推进“六个一批”(洽谈、签约、拟建、开工、投产、达产)机制,在项目入园的洽谈、拟建、开工和投产4个阶段,安排招商局、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局和经贸局分头对应,提供专业的“一条龙”服务;建立调度机制,每周固定召开两个调度会,即建设征迁调度会、项目推进调度会,并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服务入园企业发展。 - 上一篇:海孜矿“两眼向内”发挥资源优势
- 下一篇: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技改创收630万
相关文章
- 05-20钱营孜矿侯学占的“节约经”
- 12-30合肥市胜利路通车清扫保洁“无缝对接”
- 06-26中铁四局一公司率先签署雅万高铁临时租地合同
- 11-08怀宁县入选全国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建设试点县
- 09-05童亭煤矿“四个常态化”拓展廉政教育阵地
- 11-15皖北煤电集团赴丁集煤矿学习取经
- 04-04合肥市瑶海包河两区对交界5处桥头联合整治
- 09-29航天气动院与本源量子共建量子计算流体力学联
- 03-29双龙矿业公司为女职工撑起权益“保护伞”
- 07-09合肥市瑶海区流动儿童“学皮影”过快乐假期